還是老喻的公眾號,這回的文章是《巴菲特的鐵眼,你我們的打劫》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老喻這次的文章,明顯比前次的兩眼論,有了進階。我對圍棋只是門外的圍觀者而已,只是懂得規(guī)則。
還好,人生如棋,老喻說的不止是圍棋,更是人生。我就嘗試著用人生來讀懂圍棋,寫下讀后感。讀老喻的文章越多,越覺的自己的淺薄。
我們下圍棋,以為只要有兩眼就是活棋了。可是在高手的博弈中,在整個棋局中,這盤棋有太多的變化,就是以現(xiàn)在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也沒有辦法窮盡。這就是阿爾法狗真正厲害的地方,艾爾法狗可以贏棋依靠的并不是計算能力,而是對未來的預判。而這種預判一直以來本事人類獨有的,艾爾法狗的勝利,是不是現(xiàn)在機器也獲得了這項能力。
人類獨有的優(yōu)勢不復存在的時候,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AI何時替代人類了。
也許所有的眼,并沒有想象中這樣的牢固,我下棋的時候,往往會為了局部活期,而刻意的去做眼,往往會錯失棋局的整體觀。而只有立于全局的眼才是,真正的鐵眼。正如巴菲特值得稱道的兩筆投資,農(nóng)場和大學旁邊的地產(chǎn),也許這兩筆投資不是巴菲特賺錢最多的投資,但是這是巴菲特眼中,最牢靠的投資。牢靠到這個投資可以傳承下去,而不要去擔心其他不可預估的因素。
也許巴菲特和我們一樣,在資本市場的的投資,有著不確定性。但這兩筆固定資產(chǎn)的投資有著很強大的確定性。
這是我很好奇的,在巴菲特這樣的牛人身上,依然會有對固定資產(chǎn)的留戀,依然會去追求安全感。自己以為的安全感,會讓人沉溺于舒適區(qū),是人性最大的缺點。很好奇巴菲特也會去追求這種絕對安全性的東西。那么巴菲特的鐵眼和我們兩眼的區(qū)別又在哪兒呢?
也許我們追求的兩眼對全局而言,會是一種累贅,未來刻意追求兩眼,而忽視全局。而巴菲特的棋局中的眼,則是鐵眼,是全局基石,有了這樣的眼,在棋局中就有了不敗之地。
(疑惑?)
而對于眼的牢靠與否,就是文中的第二個概念,劫。
劫,在我的概念中就是劫難的意思,在劫難逃,渡劫。
圍棋既然是博弈的游戲,那么下在的雙方不可能一直和平共處的,一定會在雙方爭奪的地方,形成摩擦。至于是每一處爭奪都能算是劫,還是那種反復爭奪的地方才能是劫呢?
人生如棋,對于人生而言我們注定也會碰到劫。
(對于劫的態(tài)度的不同,決定了人生的走向。圍棋劫,在于短兵相接時的廝殺,同時對棋局的掌控,有的劫看似放棄,確是對整體棋局的把握。我下圍棋時,喜歡短兵廝殺的快感,往往贏得局部的同時,確輸了整盤棋。而對大局有態(tài)度的棋手,把這個劫放在全局之上,有時看似放棄的當下,確是贏得了整盤棋的基礎。)
突發(fā)奇想,高手和低手之間,其實對劫的定義是不同的,低手的劫只是一角的爭奪,而高手的劫確是建立在全局之上的。
人生如棋,對于劫的觀察角度不同,也會對棋局做出不同判斷。如果太過著迷于廝殺的,往往在一點用去了太多的力量。即使有了優(yōu)勢,但是往往無法持續(xù),反而給高手后期翻盤創(chuàng)造了條件。
而對與高手而言,整盤棋都是劫的話,那么往往不會在劣勢的情況下放棄,因為對整盤棋而言,一時的劣勢,很可能變成全局的優(yōu)勢。高手也就更加容易堅持到最后,也就更可能在外人看來劣勢的時候翻盤。
有全局思維的人,高手在棋盤之上有著更高的維度。人生如棋,只要維度足夠的高,就不會被當下的輸贏影響。對于當下的挫敗,也許只是一個接受的事實而已。那么繼續(xù)做好接下的事情,不被眼下的困局影響。
對于劫的不同定義,也就有了不同的心態(tài)。
正如羅胖舉的例子,創(chuàng)業(yè)時什么,就是在墜崖的時候組裝飛機。
這個時候,大部分人看到是,墜崖,也就在心里上覺得不可能,也就不做出任何嘗試情況下就放棄了。
而成功的人會怎么樣呢?
不要去看懸崖,只是埋頭組裝飛機。往往也就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后大部分人會驚嘆,原來這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再來一次還是會放棄的。
同樣的劫,很多人眼中看到的只是過去,依靠過去的經(jīng)驗來做出當下的決定。對于高手而言,卻可以看到未來,用未來來指導現(xiàn)在。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同樣是安全感?巴菲特的鐵眼,和我們的雙眼有所不同呢?我們的眼來自于過去的經(jīng)驗上的安全感,而巴菲特的眼基于未來出發(fā)的。
那么牛人和普通人,對于劫的認識不同,那么對于劫的態(tài)度也是不一樣的。
普通人眼中會把對過去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來應付眼前的劫,可是當下的劫和過往是不同的,也就是以往的經(jīng)驗肯定搞不定的,多次失敗的掙扎以后,會放棄去“打劫”。
但是牛人的的意識中,解決劫最根本是全局和未來,也就不會糾結(jié)于以往,而是從第一性原理出發(fā),真正去解決“劫”,而不是糾結(jié)于當下。
從不同的維度進行認知,如何跳躍出自己原來的認知,進入新的維度??墒且坏┻M入思維的死胡同,那么就跳不出來,也就找不到對劫的真正態(tài)度,和解決方法。
遮蔽我們思維的,是自己固定的思維。
棋局是不斷演變的,每下一步以后,當下的棋盤上的格局和上一步是不一樣的。普通人的思維還錨定在前幾步的時候。牛人確從整盤棋或者從最后的博弈出發(fā),來看待同樣的棋局。
剛開始博弈的話,兩者的思維方式,并不會帶來本質(zhì)的差距,大家都有輸贏的機會。但是越往后,刻意練習的次數(shù)越多,那么這種博弈就會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牛人的思維方式也就對普通人的思維方式形成了降維打擊。
博弈的次數(shù)越多,這種優(yōu)勢也就越明顯。
面對劫的時候,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這句話也變得同樣的適用。
其實每個人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差不多的,(但是牛人本身就是控制注意力的高手,可以使有限的注意力,更加的聚焦。)只是我們情愿把注意力分散在沒有思考基礎的努力上而已。不愿意聚焦在思考之上。其實這句話連我自己都覺的比較拗口,我們不是不需要努力,而是應該更多的思考,給努力指明一個方向。
我們應該做事半功倍的事情,而不是在低效的努力中打轉(zhuǎn)。
牛人們面對劫的時候,一樣需要堅韌不拔,但是這種堅韌不拔應該有著強烈的信念。這種信念應該是來自更高的維度。
(反思一下,自己是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未來,還是以未來為目標,指引當下的努力。)
寫到這兒時,細思恐極,自己原來的思維方式可能都是錯的。
牛人和普通人之間一開始都是一樣的,他們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對于相同的事情,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和牛人真實是生活在一個星球上的兩個物種。對待同一件事情的出發(fā)點是完全不同的。
如何把分散的注意力聚焦起來?
那么又如何在生活中制造出更多的眼?
擁有對全局和未來把控的同時?又要把注意力聚焦在當下?
牛人和普通人的差距,這種思維方式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刻意練習的結(jié)果?
(腦子里滿是問號和矛盾。)
劫,未必是壞東西,既然逃不掉,那很可能就是機會。
劫=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