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讀了一篇關于高考狀元的文章,北京的文科狀元說:“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里又好又厲害的。”也就是說這些狀元的家庭經濟條件和教育條件都是很好的。默然回顧了身邊那些受到很好教育的孩子,心里嘆了口氣,似乎那些讀書很好的農村孩子已經是蠻久以前的事情。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真的是很難逆襲嗎?
我曾經在一所中學工作過幾年,發現一個現象,那些成績很好的孩子要不就是父母親或是公務員,或者是教師,而家庭環境相對都比較單純,家風都很不錯。
1、家庭氛圍的影響
一位化學老師的孩子曾經是在市區最好的高中就讀,成績一直都在學校名列前茅,考大學時雖然不是狀元,但是也考上了清華大學,在清華本碩連讀后,又去美國一流的大學讀博,還拿了全額獎學金。當時那位老師,也就是他的母親一臉燦爛地說,本來打算賣一套房當學費的,結果兒子給省了。這個學霸不但學習一流,畫畫、寫字都很出色,臨到高二,還學了薩克斯,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和很多上過培訓班的孩子比較,這個孩子大概就是上過興趣班,什么英語,奧數從來沒有補習過。他母親回憶說,她在學校備課改作業時,孩子就在辦公室或者教室陪著她,安靜地作業或者畫畫;回到家里,母親也是在看書或者寫論文,父親是大學老師,也是在看書,或是做研究,而這個孩子一直在這種很好的家庭氣氛中成長,父母親從來沒有為他的學習煩惱過,似乎自然而然就成為這個樣子。
2、閱讀的力量
這是個關于閱讀改變孩子的故事。燕子的母親是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特別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燕子讀書一直很好,考大學的時候,分數線已經達到北大錄取線了,后來被中國人大錄取了,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高考作文是滿分作文,讓她的母親非常開心。也常有人向這位老師取經,為啥她的女兒這么出色呢?她毫不保留地說,是閱讀。當孩子還只有2,3歲時,她和她先生當時還在一個縣城里教書,他們都是愛讀書的人,常見的場景就是家里一堆堆的書,她和先生一人一本的各自讀著,而小女孩也有樣學樣,拿著本圖畫書自己看著。久而久之,這個女孩的閱讀面非常廣,直到高三的時候,還一直堅持著看報,閱讀,時不時會就書中或者報上的觀點和父母親討論,當時高考作文的一些內容就是和父親討論后產生的。后來每次聽人說起閱讀重要, 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這個女孩。
3、為孩子助跑
這是一個數學老師和女兒一起進步的故事。這個女孩在初中的時候不是特別優秀,但是還是考取了市區很棒的高中。到了高中,她的學習有些力不從心,特別是理科成績不太理想。而她的母親是位很好的數學老師,就開始制定了一個提高數學成績的計劃,系統地幫她梳理高中的數學,一步一步地幫助她提升數學,從而提升她的自信心,建議孩子選擇頗有優勢的文科,再利用自己的數學優勢,從而逆襲成為文科班里優秀學生,由于她這段時間陪孩子一起進步,為孩子起飛成功地進行了助跑,這個女孩最終以600多分的優異成績被南開大學錄取了。
好的教育并不是只有家境很好的家庭才能提供,普通家庭也可以做到。好的教育,就是能夠提供孩子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在孩子的低落時期為他助跑。這樣即使家庭普通,也一樣可以為孩子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