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拜讀了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梁先生曾說三等人講究住,二等人講究穿,一等人講究吃。我屬于好吃但不講吃之人,無法細細品,慢慢嘗。更到不了淺淺酌,深深憶的境界。吃對于淺薄的我來說,除了果腹,更像是一種精神的安慰,心情好壞都想起的偏方。但讀完此書后還是有所感觸的:
第一,吃里有堅持。其中記憶深刻之一是獅子頭。從取材,斬剁,調味,煎炸,再到蒸各道工藝都需相當細致精細,這樣完成的獅子頭才是佳品。梁先生用及其簡潔的筆法細細描繪,讓人免不了口水橫飛,也感嘆這道菜的創始者也一定有著對飲食文化的追求,才能做到這樣精致美好。
第二,吃里有講究。在文中提到喝八寶粥時舍棄大勺,用自己的小勺直接盛食,并放在嘴里不停舔舐,及吃飯時等待中,用餐具敲打碗碟等都是粗魯無禮的表現。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每個人的用餐禮儀有種種不同,有的人正襟危坐,細細品嘗。有的人也可以順手拿起一張大餅吃的汗流浹背。這本來也都無可厚非。但基本用餐禮節還是要注意的,畢竟吃不僅對于你,對他人也應該是件美好的事。
第三,吃里有情懷。文中提到的舊坊大多不存在了,好多美食也都失去了原本的滋味。文中也表達出"風流云散,故人多已作鬼,盛宴難再”的悲涼。沒有可以暢所欲言,把酒言歡之人,即便是山珍海味堆積在前又有何滋味。又言一山東友人,到家中做客,只點餅及大蔥,稱最合心意。我沒離開過家鄉,鄉和家里的菜肴,對于我還是唾手可得的,但多少可以感受那是種牽腸掛肚的情訴吧。
? ? 愿吃是你對世上美好食物的感知,愿吃是你肯洗手做羹湯的愛,愿吃是你所活一生的享受。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