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心》,get到大師教給寫作者的六個實用寫作技巧

文心

寫作有月余,很想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卻苦于無好書指點,于是每遇到同道中人,都會虛心求推薦指導寫作的書籍。

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推薦的書籍各不相同,但是有一本書,卻是各位大神不約而同都推薦的。

這本書就是《文心》。

先從簡書、豆瓣等平臺,找到這本書的書評初步了解了一下,《文心》是夏丐尊和葉圣陶兩位先生一起撰寫的,專講讀書和寫作。它不同于同類教科書的一個特色,是用故事來經營全書,有戲劇性和情景教學的特點。書里有循循善誘平易近人的國文教師王先生,有活潑好學的學生樂華和大文,三個主角貫穿始末。在主角的三年中學生活,在他們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融入讀和寫的知識,讓讀者和人物一起學習。

還有這么有趣的書,教人讀和寫都用的是故事的形式,生動活潑,寓教于樂。于是我不再猶豫,果斷下單,收到后,專門騰出了半天的時間一睹為快。

讀完后,仿佛和大師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對話,接受了大師給的雨露甘霖的饋贈,于寫作上的一些困惑茅塞頓開。

又詳細看第二遍,邊看邊做筆記,這次我get到了大師教給寫作者的六個實用寫作技巧。

一、寫作的目的。#####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不上學了,就再也不用學習寫作了,寫作是作家的事情?!段男摹犯嬖V我們,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作文同吃飯、說話、工作一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生活中間包括很多項目,作文也是一個。猶如讀書,學算一樣,作文是應付實際需要的一件事情。

寫郵件也是寫作文吧,寫工作計劃工作總結也是寫作文吧,開會需要準備發言稿也是寫作文吧,小到和孩子的老師在微信中溝通,你也得想想如何遣詞造句,也是一次小型的作文。寫作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寫作能力。

對專業的寫作者更是,要把自己對一件事的意見,心中的故事,自己的經歷告訴讀者,就需要提筆去寫,寫作不是無所謂的玩意兒,是生活中的一個項目。

二、寫作先有內容再有題目。#####

我們把所要寫的東西叫做“內容”,把標舉全篇的名稱叫做“題目”,依自然的順序,一定先有內容,后有題目。好的文章,都是先有內容,比如看見了新開的薔薇心里歡喜想寫出來,然后才有了題目《新開的薔薇》。

一篇文字的題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題目的作用在便于稱說。懂得這些,作文才是生活的一個項目,不是文字把戲,也才能寫出真正的好文章。

三、讀書要有所觸發。#####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從書中的字句觀點觸發出自己新的觀點,用筆記記下來,加以醞釀,就是一篇新的文章。

觸發要是自己的新鮮的才好,如果襲用,就等于是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沒有太大意義了。

除了讀有字的書,更要留心讀讀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中獲得新的觸發。

我覺得觸發就是一種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觸發,處處留心皆題材。

四、寫作中,要靈活運用知、情、意。#####

知是知識,情是情感,意是意欲。對一件事物明了它是什么,與別的事務有什么關系,這是知的作用。對于一事物,發生喜悅、憤怒或悲哀,這是情的作用。對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樣處置,這是意的作用。

文字是心的表現,也可有三種分別,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寫作中,要充分調動知、情、意,并靈活運用,才能寫得好文章。

五、善用“印象的描寫”。#####

把事情平平板板地記下來,叫“記敘”,把接觸到的事物從筆端表現出來,猶如用畫筆做一幅畫一般,叫做“印象的描寫”。描寫比記敘具有遠勝的感染力。

寫作時,不要動不動就“美麗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必須把怎樣美麗、怎樣悲痛、怎樣有趣、怎樣可恨用真實的印象描寫出來,把文字寫出畫面感,才能引人入勝。

學會“印象的描寫”,要注重隨時隨地觀察,收集記錄真實的印象,寫作時才能拿來做描寫的材料。

六、寫作時要避免的幾個常犯的毛病。#####

用詞、用語不恰當。該用這個詞的,卻用了那個詞,該這樣說的,卻那樣說了。

意義的缺略和累贅。一句話里,意義沒有說完全,就不成一句話。反過來,說得太啰嗦了,把不相干的東西裝了進去,也同樣地不成一句話。

前后不連貫,首尾不照應。一句話里,彼此不相連貫,一串話里,彼此不相照應,不是叫聽著、讀者上當,就是叫聽著、讀者莫名其妙。

對于寫作者,《文心》一書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書中還有很多讀與寫的技巧我尚未get到,先和大家分享這六點實用寫作技巧。

讀懂讀透《文心》,能把文中的讀寫技能用在自己身上,相信每個寫作者都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