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了2017年的物業費,把工資卡里的錢轉賬還完債,我又找回了無債一身輕的感覺,同時找回的還有家底又一次被掏空的苦澀心情。
握著銀行卡,望著遙遠天際的星光,琢磨著工資卡里留的這點錢能否撐得到月底。
吃著晚飯,心里在盤算著,記賬app顯示已經記賬有1300+天,這可是我近四年的積累啊。看著密密麻麻的數字,我突然發現雖然記賬四年,直到如今,我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資產、買了多少理財產品、去年的收入多少、理財所得又有多少。
混跡理財社區這么久,能有如此狀況的人除了我恐怕再沒人了,頓覺發現好大一朵奇葩!都不好意思面對社區里的各位熟面孔了。
該反省了!!
痛定思痛,找找原因,看看到底是什么導致了如今這般悲催的境遇。
簡單想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記賬不認真
只記支出,而且不及時,老丟三落四。所以每個月支出的金額總會有那么點偏差;同時每月只有一筆的工資收入都懶的記錄,收支情況不了解。
2預算不合理
目前使用的理財app,有預算設置提示,是根據過去三個月的那一項支出的平均值,理論上應該是比較準確的,但是實際上,我有時會忘記及時記賬,所以這個數值參考意義不大。懶惰如我,設置的預算竟然能從春天一直用到冬天都不帶改變的。
4理財不記錄
從不同平臺購買各種理財產品時沒有集中記錄,因此不能較方便地掌握整體盈虧情況。
4沒有充分利用記賬app的功能
記賬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掌握收支,連這個最基本的工作都沒做到位,收支不明、每月超支還是節省不知道,更別說談理財了(越寫越想哭啊)。
5純粹的理財大白
白白讓錢躺在活期賬戶里睡覺,小白都比我高一個階層,起碼人家知道有錢了放寶寶類、要么及時買理財產品,哪像我,整天琢磨著理財,卻又今天等明天、明天又推后天,磨嘰磨嘰一個月過去了,錢還是在活期賬戶里活蹦亂跳。
解決問題
短短五分鐘時間,能反省出以上五,可見我的財務問題是有多么糟糕!如果繼續,還將發現地更多更具體,不想再繼續打擊自己的玻璃心了,就此止住。解決問題才是上策:
1
從最基本的做起
記賬是理財的第一步,態度要認真、記錄要及時,收入和支出都包括在內,尤其收支分類不是很明確的項目要在備注里寫清楚,先把收支搞明白了再談理財。
2
重視預算
月初時,大體根據本月情況設置預算,2017年的第一個月就要迎來春節。本月肯定是一年中花銷最大的一個月。俗話說,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好好預算才能即不失禮數又守住錢袋子。
3
每月有總結
其實認真記賬,從app自帶的統計功能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本月收支、預算執行情況。不光看數字,還得從表面分析到里面,就是確定這項支出值不值。把這個功能用好了,也就清晰明了了。
4
整理賬戶
不用的銀行卡及時銷戶,每張卡網銀也不見得是好事。把那些守賬戶的錢歸類,幾塊錢也是錢吶!然后考慮閑散資金定投或者買小額理財。瞅不上蚊子腿,活該我的財務狀況一塌糊涂。老爸是有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會計師,怎么一點基因也沒遺傳給我啊。
5
信用卡
三年多的經驗教訓,我算是發現了,這信用卡實在不適合我用。那些活躍在社區里的所謂的信用卡神,懷疑他們是不是開掛了,我可是連一張卡都差點搞不定啊。不是昨天微信群里的小伙伴提醒,我差點又逾期。為了積累信用度而辦的信用卡,因100多塊錢上了黑名單太不劃算。干脆,刷完幾次達到免年費的條件就扔家里不用了。銷卡?我可舍不得積攢了這多年的額度!
以上,只是我財務狀況的一個分析,別的方面容我緩幾天再分析反思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