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書店-上篇

Intro by Y:去年(2016)八月瑞小姐拉我去參加了一場新書發布會,作者是吉井忍女士,日本人,北京媳婦。她用中文寫作已經多年,這次出版的作品叫做『東京本屋』,介紹東京獨立書店的運營狀況。發布會場地選在單向空間,是個咖啡書店。

雖然喜歡書,但說實在的,我對書店是獨立運營還是財團運營并沒太多偏好,畢竟大書商也并非天生就是大書商,系統化的大型商業活動與個體特色、情緒的靈動確實很難兼顧,但若嘗試去做也未必沒有驚喜。“個人經營的小書店在消逝著”這一事實固然令人扼腕嘆息,然而獨立和連鎖、實體與網絡、紙質和電子書籍的關系,卻難說是黑白分明的對立存在。艱難或許來自于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生存,而非變化本身。

吉井女士的書很好看,調查詳實、語言懇切,作者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在六年間多次走訪了每一間調查中的書店,最終為讀者呈現了跨越時間、地域和立場等多維度的觀察結果。瑞和我計劃許久的東京行終于在今年六月成行,雖未硬性規劃什么,但于書中讀到的故事多少悄然引領了我們的旅程。

Intro by R:那場發布會上萬圣書園創始人劉蘇里作為嘉賓,開場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參加這個發布會的除了同行可能就是一些閑人。”好像現在人們一提到書和書店,話題就呈現一種灰暗色調。

書之書有很多,我買過的《中國獨立書店漫游》、《倫敦的書店》和幾本英文書,無外乎像是Ranking List一樣的編排。《東京本屋》讀起來是有趣的,吉井忍女士的中文寫作帶著一種稚拙的溫柔,沒有生澀的翻譯腔和隔離感。除了提供書店的基本信息,也收錄了作者對書店運營者的采訪對話。他們談獨立書店的經營理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護,為了賣出一本書所做出的努力。

賣啤酒的書店、畫廊里的書店、流動書店、一周只賣一本的書店,為了維持這個產業而挖空心思想出的點子,目的肯定不是讓書淪為陪襯品和賠錢貨,只是若失去了商業活力的支撐,獨立小書店所有的情懷、個性和趣味最后都是要凋敝的。


地點:上野公園

天氣:上午有云

Y:上午到上野公園閑逛,國立博物館前的廣場上支起很多攤位,是東京藝術大學的學生在做畢業展。有在現場作畫的學生,用顏彩在一張小小的卡片上細細勾勒,即使有人駐足觀看也自在專注得很。玩偶手作的攤位也是,那些作品顯然是有計劃出售的,但照看攤位的孩子們更像在郊游,沒有吆喝的意思。廣場最中央的篷子下接了音響設備,兩個女孩在演奏小提琴,一首接著一首,偶爾羞澀地笑著道謝。來游玩的當地人很自然地在這處小小的臨時舞臺前落座,安靜地聆聽。路過了一處棒球場,看起來十歲上下的一群小朋友們在進行練習賽,朝氣蓬勃。

R:周末的上野公園格外活躍,然而卻鮮能聽到喧囂,耳邊只有音樂聲,隨著場景更換。鋼琴的排練聲在不忍池旁的露天音樂廳上空飄揚;小路邊插著印有“公演中”字樣的旗子旁,是一位老人在吹奏薩克斯風;小空地上一群年長者伴隨日本傳統音樂起舞;還有打棒球的孩子、匯報表演的學生、觀看演出的觀眾,每個人都有著安靜又專注的模樣,我們則像極了披上隱形斗篷潛入某個時空的窺視者。

To R:午飯去吃老字號「伊豆榮」的鰻魚飯,窗外就是夏天的不忍池,接天蓮葉無窮碧。就說帶你吃的日本飯到底好不好吃!

To Y:坦白說這次也慕名去了幾家認真的館子,作為一個對食物向來沒有態度的人,卻幾乎每頓飯都被咸到懷疑味覺。還好有讓人眼花繚亂的零食慰藉空虛的胃,最推薦咖喱口味的「柿種花生」里面的柿種——來自一個對零食從不隨意的人的推薦。p.s. 最好能拉上一位愛吃花生的朋友一起分享。


書店:模索舍

地區:新宿二丁目

天氣:下午后雨

介紹:“正在營業中,大家不要害怕,請隨便進來看一看。”

Y:到模索舍時下起了雨,這兒離新宿地鐵站不遠,小小一個店面擺得滿滿當當,拿著傘轉身都難。Mosakusha,東京本屋里作者形容這間書店為「荒地般的自由、寂寞和寬容」。書店誕生于1960年代末的日本學生運動時期,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光陰,已由曾經重要的大眾信息交換場所逐漸轉變為亞文化和小眾傳播的集散地。和其他獨立書店通常鮮明的個人風格相比,模索舍的特點是沒有限制,無論是誰拿了什么樣的東西跑來,都可以放在店里出售。可想而知,不會賣得多好。所謂邊緣的聲音會來這里表達,有激情和呼吁也有憤怒和不滿,因為這里也許會有傾聽的人,也許沒有。

也不知道在上野公園演奏小提琴和打棒球的孩子們會不會跑來看雜志。無論如何,我覺得作者的形容還蠻貼切的。想要表達很容易,允許表達卻沒那么容易。

R:模索舍的門臉很小,窗戶上掛著的蘆葦簾被歪斜地卷起一半,從外面看就像儲藏舊物的倉庫。陰天、小雨、模索舍,一種莫名詭異的氛圍,kawaii少女或許是不敢一個人進去的。高低起伏的書堆后面,坐著一位灰發蓬亂面容消瘦的店員,酷似日本漫畫中某個怪博士的造型。有人進來也不抬頭,動也不動,經過再三打量才確認并非是看守書店的“稻草人”。

因為模索舍的歷史背景,這里大部分出版物帶有政治色彩。地下和非主流,具有草根生活味兒的刊物也占據了幾個書架。現在的模索舍作為“信息中心”(或者說是刊物委托銷售店),只要大家有表達的需求,什么東西都能拿來賣。無需審查、不經篩選、不考慮印數、以及作者是誰、觀點是什么、封面好不好看,這些都沒關系。于是那些自己制作,再復印并用訂書機裝訂的簡易冊子塞滿了書架。

2015年,模索舍社員在博客中表達“書店的經營狀況未來幾個月都不確定”,在吉井忍的采訪中也說“沒有起色,很難”。 2017年6月,我們依然可以推門而入,謝謝社員的這份堅持。對抗主流媒體,保持言論多樣性,想必是值得僅剩的兩名社員撐下去的理由吧。

To R:請務必介紹一下你強行收到的禮物。

To Y:哦,明明是替你解決了“要送什么才好”的困擾。且不說越費力比手畫腳尋來了或許是店里唯一的中文書(繁體),光是開口和“怪博士”店員問話也需要一番勇氣。收到這樣的禮物的確要認真介紹才行!

那是一本名為《南風》的紀實攝影集,翻開閱讀,撲面而來的是一片蒼涼和絕望,鐘圣雄與許震唐作為攝影愛好者,在過去20年間,用自己的鏡頭記錄家鄉臺灣彰化縣臺西村因工業污染而日漸枯萎的景象。修建在村南部的化工廠帶來了經濟增長,帶走了肥水沃土和生命。曾經耕種、捕魚平淡而甜美的生活,如今當南風吹來時居民不得不屏住呼吸,艱難的活著。

“南風”,在陳舊的攝影和詩歌里具有異國情調想象的象征;《南風》,卻因封面的黑白照片和艷紅色腰封多了些肅穆。現在偶爾在書架上瞥見,仿佛還能聞到模索舍里寂寞又荒蕪的氣息。


書店:蔦屋書店

地區:代官山

天氣:晴朗

介紹:自帶治愈功能的美好書店

R:環路公車從熱鬧的澀谷十字路口出發,一路蜿蜿蜒蜒,車窗外的景象愈發舒服起來,幾棵小樹的枝葉后面,“蔦屋書店”熟悉的漢字赫然出現。

代官山店是蔦屋書店1400多個連鎖店之一,2011年建立,目標鎖定50-60歲人群。建筑空間設計出自英國工作室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被評為全球20家最美書店之一。我原以為這個標志性的商店會設立在街邊顯眼的地方,大放異彩,然而出乎意料,它散發著靜默氣息,悄然佇立在綠樹叢中。

走進商店,就會有種親和舒適的感覺,大面積的落地玻璃讓室內室外的界線變得模糊,照片很難表現,但是置身其中,通過五官可以感受到遍及各個角落的設計者的敏感。從圖書、音像區域、再到咖啡廳,散置在各處的構思之細膩,當翻開商品架上Moleskine從當月開始的Diary時,我不覺露出了微笑。

走出書店,膠片相機、電動自行車、玩具等專賣店,與Ivy Place餐廳、Dog Garden一同營造出復合式文化生活體驗空間。在實體書店生存空間日益縮小的今天,蔦屋書店(最早)以書為主題構建體驗場景,逆襲發展。

為了對上個世紀80年代最初受到蔦屋書店影響的人負責,為了滿足這批活躍于日本經濟騰飛時代,今雖遲暮但依舊保持生活質量和審美情趣的一群。蔦屋書店選址在人均收入不菲的代官山地區;用漢字作為店頭想要勾起“熟年人”對往日美好時光的記憶;為適應老年人的作息而將營業時間提早至早上7點;提供幫助老年人查詢資料的服務,如此配置自然如愿地吸引了大批中老年人。在代官山蔦屋書店里能隨處可見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拋開年齡界限,誰又能拒絕一個設計精致、擁有充足陽光,可以閱讀和聊天的場所呢。

漸漸開始詮釋“熟年”概念的咱們,來東京怎么能不在這里好好呆上半天。不要熱鬧,也不要眼花繚亂,午飯后,走走停停,進出沿路的設計小店,是多好的體驗啊。

Y:澀谷街頭早上十點的陽光熱力很足,所以我們在人群中看了看那些排隊和忠犬八公雕像合影的游人們,便迫不及待跳上巴士往代官山去了。

真有意思,沒想到蔦屋書店的目標客戶群體竟是50-60歲的人群。從商業層面來想,這一設定大概也聰明地切合著這個國家長期的人口結構變化,畢竟日本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了。

有點羨慕那樣的生活狀態,就是人上了點年紀,想要出門曬曬太陽,便隨意在家附近的小巷里溜達,巷子里有些活力滿滿的鋪子,鋪子門口擺著新鮮的商品和花朵,不必坐車去很遠的商場或公園就能看到這些。然后在熟悉的路線終端就是那間閑適的書店。不知道在今天的城市里,該由誰來負責達成這樣的場景,是設計師嗎?

在蔦屋書店買了一本介紹日本文樣的日英雙語書,一個筆記本,幾支筆包括可以替換墨心的鋼筆。

To Y:在蔦屋書店里呆著的時候,心里總冒出“小確幸”這個詞。覺得日本人太有趣,他們把事情做到極致,也會說一句“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全部煙消云散。他們擅長把握和享受生命中細碎的安穩,又認為生活是一個個微小的頹喪構成的,他們好像知道自己很喪,卻也活得挺來勁兒。

To R:我一直覺得有件事挺重要,就是面對真實的能力,或者說面對生活里頹喪部分的能力。日本的文化好像把這部分變成了美,去欣賞和贊美那些無可避免的消逝過程,而我們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點避諱這些。對個人來說,欣賞也好、避諱也好大概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無時無刻不被周遭的環境和文化所影響,可以是流動的狀態。


書店:本屋 B&B

地區:下北澤

天氣:晴朗

介紹:有好書,有冰啤,有活動。

Y:桌上寫著「Good Manners:Drink and enjoy the book selection. No Smoking, No Studying, No Working.」妹妹隨手挑了一本漫畫看得津津有味,顯然不通日文在二維世界里并不是什么大的障礙。我掏出在蔦屋新買的鋼筆開始寫明信片,但是那張寫給父母的明信片后來神秘失蹤了。 瑞點了一杯蜂蜜啤酒,這家店名叫Book&Beer,啤酒自然要嘗一嘗,挺甜的。

日本的這些獨立書店們為了好好存活下去也是各顯神通,在《東京本屋》里讀到這間店時想像的是在火車站人來人往的路口一處熱熱鬧鬧的所在,那樣才符合啤酒加活動的氛圍。 沒想到實際店面所在的街區還蠻安靜的,空間也小小的,沒有在辦活動、幾乎只有我們一批客人。書店的創辦者們其實是在出版界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這讓我覺得那樣生機勃勃、讓人憧憬不已日本書店生態是不是也有所謂「幸存者偏差」存在呢,這些比較成功的案例背后其實是很多黯淡收場、十數年來的打磨、那些在巨大而安靜的現實中摸索的過程。 創辦者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要看清,是否被社會需要」。這一點對事情能否做成當然至關重要,然而「看清」卻難得不得了,因為要「真正理解別人的需要」可能需要真正尊重和了解那個別人。

待陽光不那么刺眼的時候,從書店所在的二樓鉆出來,在下北澤細密的小巷里閑逛。 阡陌交通的鐵路網旁是巨大的水產店招牌,一間中華料理旁邊不遠有個賣豆乳冰淇淋的小鋪。 我們指著店招牌同窗口里的老奶奶費力地說,要一個這個,還有一個這個,唯一會的日語是“一”。 坐在小凳子上邊吃邊聊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媽媽載著兩三歲的女兒也來買冰淇淋,那個娃娃坐在車子前面的兒童座椅上、天真爛漫,老奶奶的語氣溫柔得很,大家都和善地笑著。

R:一天時間內,從代官山那種精致的成熟氣息,轉為充斥著高濃度亞文化氣體的下北澤,這種目眩神迷的路線規劃讓我們沾沾自喜。有點像所處的人生階段,已然“成熟”,但年輕時的記憶依然觸手可得。

下北澤是日本Hipster的聚集地,充斥著古著店、小酒吧、劇場,布滿新舊夾雜的海報及涂鴉的鐵皮墻,蹲在路邊的街頭藝人。像極了倫敦的Shoreditch,Old Street上那些沒有號碼的小酒吧,著名的Brick Lane Market,還有Livehouse,Gallery……只是在倫敦吃Fish&Chips,在這里人們吃咖喱。

像章魚觸角一樣的小街巷里隱藏著那家名叫B&B的書店。圖書和啤酒,創辦人之一內沼晉太郎覺得“大家喝醉了之后可能更容易買書”。2012年建立至今,除了售賣圖書和啤酒,每天舉辦收費的談話活動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憑借其它生意獲得的收益是用來維護賣書人的固執的,要不然為了提高銷量就不得不陳列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書。

的確是那樣的,和人一起喝酒感情會變得更好,書也一樣,通過喝酒也可能跟書的感情變得更好。B&B,蜂蜜口味的啤酒也有泡沫,看不懂的日文書也會產生閱讀的靈光。

To R:原來你是為了大家感情更好才每天一早就吵著要喝啤酒的。

To Y: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綠蟻新醅酒,能飲一杯無?( 正 經 臉 )

To R:那天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那個在地鐵站臺上吹冷氣的中年男人。 大概是晚上八、九點,結束一天觀光的我們頗疲憊地準備搭車回宿地,那個男人就站在月臺中間,個子不高,看上去四十歲左右,穿著簡潔的襯衫西褲。 他一動不動站著正對一處冷風吹得極猛的空調,木然的表情因為冷風的關系微微顫動,那份沒有活力的樣子讓人很難忽視。

To Y:我記得站臺上很擁擠,來往的人緊貼著他交錯而過,他就那么呆呆的站著。除了我們幾個,其他人似乎并沒有察覺,或許是佯裝,或許是司空見慣了。

未完,待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39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34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53評論 0 377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63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3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15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5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0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19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4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0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5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76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7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17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3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