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如果,我的話有用,我會告訴年輕人說,心靈雞湯溫馨美文當然不錯,但如果,如果你真的想明白自己,明白別人,想明白物理因素之外這個世界如何運轉(zhuǎn),看這兩本書吧:一本是林書豪(?)的《哲學家想些什么》,它從大的角度告訴你人類社會是什么,再看看這本《當哲學家遇上心理醫(yī)生》,這本書從個人情緒和心理的角度告訴你人是什么,人應該怎么做抉擇。如此,你會在人文方面建立起一個相對"正常"的知識結構和價值觀,有這個做入門,我想,至少,你不會是一個純的憤青或者怨婦。真想能促膝坐下,我讀一段,說一說,你(們)提提問題,質(zhì)疑或者反對,是那種讀書會該有的顏色……可惜,在當下,這不但奢侈,簡直矯情,TMD!
_12-12分割線
人文方面的熏陶,本該是小說繪畫音樂藝術方面內(nèi)容的日積月累,這里說的兩本書,都帶有哲學家的名號,似乎,太思辨太不感性了。當然,如果你有一堆好書一堆時光去揮霍的話,那自然是最自然最合理也收獲最大的途徑了。我只是覺得,爛書很多,社會中流傳的往往是道德說教與商業(yè)伎倆,有一本關于這些東西的干活來提綱挈領當然也可以稱得上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