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情說愛專題周刊稿】
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聽到一個聲音:我們回不去了。
早些年看《半生緣》,眼見主人公情投意合、女貌郎才,卻在時空穿梭里漸行漸遠,即使其中一方有心回還,也只能唏噓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那是多年后曼楨對世鈞說出的話,彼時他依舊英俊瀟灑,而她早已不復光華,滿目蒼涼。相對而坐,他有意找回過去,她只盼熬完剩下的日子。縱然情還在,緣終是盡了的吧。
其時,清醒如她,十八年了,除卻讓彼此面對現實,便再無他法。這一世,恐怕都不會再見了,與其漸漸散失曾經的美好,不如讓記憶連同眼前的他/她一并幻化成心上的一枚朱砂,至少還能在苦辣酸咸之余,品一杯清甜的茶。
《京華煙云》里,木蘭與立夫、莫愁與蓀亞,因緣分相聚,因執念癡纏,終因情分以全新的組合彼此相依。或許,從木蘭決定替妹出嫁的那一刻,她與立夫就注定錯過了吧,即使日后彼此相見,也不得不保持適當的距離。
可能也會在某個瞬間悔不當初,可識大體如她,就算婚姻不幸,也并未毫不猶豫地奔向他;行仗義如他,既然不能用余生照顧她,不如救贖她受傷的妹妹以寬慰她。
并非不再愛了,然此生既已有緣無分,那就換種方式,默默地在心里守護那個他/她。
世間的陰差陽錯從未停歇,有些是遺憾,有些卻能漸生美好。走過的路、遇過的人,看似尋常,卻都有可能在明日成為生命里“傳奇”。
那年煙雨蒙蒙,盡管依萍偶遇書桓時曾那么狼狽,可漸生情愫后的你儂我儂早已沖淡了一切,甚至取代了之前的那個她(如萍)。搖擺不定、分分合合,不知說了多少情話。
最后的最后,他還是選擇了離開身后的她(如萍),臨別前的一句愿意留個角落給她,看似是句動人的情話,細想不過是減輕自己的負疚罷了。即使愛過,即使真的劃一寸心田給她,也只是退而求次的選擇吧?好在,她終于明白即使角落很美,也無法回到過去,彌補曾經的傷痛啊;好在,她的身后還有一個他(杜飛),劫后重生之際,方覺早已默默愛上了那個他。
總以為不愛的,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成了深愛,自以為愛了的,卻在時空交錯間成了陌路。會后悔當初的選擇嗎?并不,那是青春年少刻骨銘心、轟轟烈烈的回憶啊。
大抵作家筆下的講述都是偏愛“錯過”的,改編的影視劇大抵也多是這樣的橋段,仿佛唯有這“錯過”方能顯出情之真、愛之切。一把辛酸是“紅樓”,寶黛縱有“木石前盟”,最終不還是錯過了嗎?
前世的緣,未必都能當作今生相逢的籌碼。雖然你我都愿意像愛玲說得那樣,于千萬人中遇見,于千萬年中,在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問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而后,共同書寫一段美好。
可現實卻是,即使遇見,你愛的人剛好愛你,你們最終又能長久在一起的幾率微乎其微。當是時,牽手擁抱,低吟淺唱,原本都是風景,以為對方便是尋尋覓覓的燈火闌珊,未料幾年離索終致“沈園”之夢難圓,只得借納蘭之口嘆一句:愿只如初見。
真的是等閑變卻故人心,故人心易變么?也許并不全然,畢竟故事的主角一直是你自己啊。歌里唱得好:后來,我終于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世人難免會在一段感情中迷失,但世事變遷也好,人心難測也罷,錯過就是錯過,何必再論孰對孰錯、前塵過往?
我將過往奉于流年,回憶會在心上畫一個圈,承載那些與愛有關的點滴畫面。或許今生都不會再見,或許某天會再度相逢,但光陰飛速流轉,伊人多半不再,無論如何,都回不去了吧。
是啊,我們回不去了……
本文內容純屬原創,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