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暴脾氣又上來了。
他弄錯了題目,理解了渠道錯誤,來找我。
我第一個應該解決的是學生的情緒問題,可是我的情緒上頭了。
我的感受是自己明顯是會做的,可是你來拿著參考答案告訴我為什么它的符號不一致,難道不應該是正數嗎?為什么答案會是負數呢?
當然我們從頭需要梳理一下過程,這個環節我自己是慌張的,比遇到問題的學生還緊張。
不是因為自己受到了質疑,而是參考答案的標準怎么能用來限制自己的思考呢?
最后 意識到是因為需要時間去嚴加問
重新進行了一遍演算過程,發現了數據出現問題,錯誤的過程,當然是我用自己動手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把猴子背在自己肩膀上,解決的問題,卻沒有平復自己的情緒。
這件事情方面自己依然沒有做好,把簡單問題搞復雜了。
確實需要疏導工作的是我自己,因為今天周六,補的是周二的課程,而我自己沒有安排好時間,所以會著急了,當然能夠意識到遇到會有困難的問題。
結果做了一些內容,準備下午進行的課程。
滿心期待能夠做完整,實現對話。結果公式掌握情況我自己不忍心回顧,所以下課之后自己又著急,又不忍心批評大家,自己感覺到內容也沒有完成的自責,還是自己炒菜實現了療愈的過程。
因為崴腳了,所以班主任去給學生買了云南白藥,表達關心。然后就有另外的學生也崴腳了。
晚自習到教室發現一個學生請假,說是紅眼病了,并且估計有傳染性,所以回家了。
臨近放假時候總是會有一些格外想要發生的事情發生了。
自己選擇的結果。
當然聽到班主任和家長溝通,提到了家校共育中,孩子和家長達成的共識中,竟然有游戲的設計溝通環節,孩子請假回家需要調整狀態,通過打游戲比較放松的狀態可以嗎?周末的溝通是可以的,平日里請假回去也需要放松打游戲實現。那就有一些約定沒有實現了。
晚上因為自習的緣故,錯過了閱讀張文質老師《教師的使命》共讀活動。明天開始閱讀這本書,再次感受張老師的教育智慧,體會生命在場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