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籃球的故事

作者序:? ?

已經有很長時間,除開各種新聞,采訪,應要求的各種文案之外,沒有認真寫過一點東西了。好在寫作應當是一體兩面的:蜷起雙手,攤在鍵盤上踏著步點敲擊是一面;情緒引著回憶,自在地跳起思想的探戈又是另一面了。


正文:

始終記得某天下了晚課之后,一個人去到籃球場邊,見四方景致皆是月明風清,聽皮球敲擊地板的鼓聲此起彼伏,倏忽便覺得輕松愜意起來。球興既起,便干脆向一個正在練習投籃的陌生朋友蹭起了他的籃球。兩個人少有交流,但卻自然地交替投籃,偶爾再給對方傳幾個以延續其火熱的手感。嫻熟默契與素不相識交織往復,那感覺陌生而熟悉,就像在商店里突然發現小時候常吃的零食一樣。

我喜歡這種感覺,那種純粹的熱愛會轉化成全神貫注的赤誠。當我拿起籃球,略帶后仰地出手,聽見那球清脆地唰網而過,心情會變得像兌現了多年的承諾一般,突然放開了很多包袱。

那天晚上,思緒變得紛亂洶涌,我知道,我想說點什么了。


我知道,這一切都源于小學快升初中的時候,算是趕上童年的尾聲了吧。那時候逐漸開始渴慕起身邊那些時不時就能分成兩撥,追著一個大大的皮球滿場跑的其他同學們。于是從看著別的孩子躍起上籃,輕盈得像點水的蜻蜓,到自己也渴望撫摸那看起來粗糙無比的棕色皮球,再到最后加入家附近的籃球訓練班,從原地拍球練到交叉運球,從八字繞腿再練到胯下背后,從鴨子步,蛙跳,交叉步到折返跑,沖刺,拉韌帶......

我現在仍舊依稀記得每次去上課前那種復雜紛亂的情緒。說不準是自然抵觸起那些枯燥訓練而生出的煩悶占了上風,還是那種對皮球入筐后的激動喜悅的渴望更多一分,只是每次每次,都還是會拍著球,一蹦一蹦地跑到那個水泥地面,籃網破落的訓練場去。

想想那時的單純,就好似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一般,穿過那些透明的薄片,快樂煩惱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現在每次去球場,總是要盡力拋開紛亂的思緒,氣喘吁吁汗如雨下時方覺覓到片刻平靜;夜里難眠輾轉反側時,或是掙扎著起床時,總要在心里摒棄一番功利和慵懶,掙開煩躁或是恣意,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現在每天不自主地便會打開手機,刷刷勇士板塊的新聞——等待一場比賽可以翹首以盼四五天,偶爾還會被低素質的彈幕攪得心頭麻癢。我知道,這大概就是生活故事的筆法吧。畢竟,生活就是那個讓我們學會像納蘭性德一樣感嘆“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時光老人。


然后便是一段瘋狂地崇拜與模仿喬丹的日子。如今已經記不得因為什么愛上了喬幫主,要知道那時我甚至沒怎么看過NBA;但我始終記得第一遍看喬丹生涯50佳集錦時的震撼與佩服——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籃球竟然可以被一個會飛的人變成飛翔的舞蹈,空中的魔術。所以曾經千百遍地模仿過喬丹的招牌式側轉身拉桿,以至我第一次在實戰中感受到頭頂似有若無的長臂,然后臨時變成拉桿打進的情景;某次體育課上狀態爆棚,助跑一步轉體360度挑籃打進的場景,都被我珍藏在記憶寶庫里。盡管聽起來很傻,但那些是必須守護的回憶。

說起來,真正為我打開籃球世界大門的還是NBA,以及那里的各種直播比賽,數據分析和傳奇故事。從聽人們議論起庫里,趁著騎勇總決賽正打得焦灼時入坑NBA并成為一名勇士球迷——偏巧趕上了這個原本只是一支平民球隊的勇士,在媒體的質疑聲中迅速崛起,并反復刷新歷史記錄的時代。在錯過喬丹的公牛王朝,科比的黃金歲月,馬刺熱火雷霆小牛的恩怨情仇后,所幸,沒錯過甲骨文的不敗主場,顛覆傳統的死亡五小,順帶經歷了一番抱著復雜心情看著庫里帶隊破掉喬丹的公牛締造的NBA常規賽歷史最佳戰績的喜憂參半。

我開始一點點學會看數據統計,在勇士行云流水的傳導球中慢慢開始聽懂解說員口中的戰術分析,開始在貼吧里像第一次玩捉迷藏的孩子一樣興奮地東奔西走,逐漸發掘出漫長NBA史里的各路大神們某一場震古爍今的數據或是某一刻熠熠生輝的瞬間。

哦,他們還有外號:喬丹是“飛人”,“籃球之神”;約翰遜是“魔術師”;巴克利是“飛豬”;奧尼爾是“鯊魚”;奧拉朱旺是“大夢”;馬龍是“郵差”......所有,所有這些合在一起,是一場叫做青春的夢。


從此籃球于我,不再僅僅是球場上的身體對抗,投籃上籃;籃球新聞變成了我的每日必讀,歷史名宿的傳奇事跡帶我走進了金庸古龍之外又一個動蕩不安的江湖世界;談起遠古大神們的數據與效率,議論起他們的歷史地位時,會像已經研究數年的專家一般侃侃而談,如數家珍。盡管很難說將所有這些熱愛縱向鋪開,到底是不是一條通往成長的路;盡管籃球世界同這世間的任何事物一樣不可能永遠只帶給人歡樂——正如一個愛好園藝的人總會在凜冬將至時用盡所有理智告誡自己來年再也不會碰那塊破地兒了,每當勇士輸球甚至連敗時,我和許多勇士球迷一樣,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般不由自主地生出許多煩悶,對那場輸球的錄像唯恐避之不及。

很多時候,所謂愛好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它是你日復一日地為它添磚加瓦的精神家園。它像是理想生活最樸素的縮影,更多的則是個人心性的自我延展。盡管歡樂背后必然也藏著憂心忡忡,嘴角的微笑往往含著汗水的腥咸。像我在一篇叫《守恒律》的文中看到的,加加減減的快樂痛苦仿佛總是抵消為零。盡管它會漸漸地變成一種習慣,卻又很難習以為常,畢竟,那是你的另一個家;畢竟,當愛好變得一以貫之,它就絕不僅僅是你精神消費的工具,或是你憑之交友的媒介,他本身也是你最好的朋友。


不禁想起高中時候曾寫過一篇《我和籃球有個約定》,當時還指望借此混個能自招加分的獎項來著;現在想想這些,除了感慨之外,更是不禁莞爾。

籃球沒變,講故事的人卻別變了。

所幸那個人還記得當年稚嫩的字里行間里那個狂傲的約定呢!

只是,十年太短,定個五十年如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