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一篇講馬化騰的文章,文章內(nèi)容是穿鑿附會,你都沒跟馬化騰吃過飯,談什么馬化騰呢?不如多談?wù)勛约骸?br>
但文中的一句話讓我有感觸,
埋頭過完自己的坎,自然有人會分心落后。
我則愛說另一句話:不是我做得多好,是別人做得太糟了。
這是我從小的感覺。
小時候我一直是學霸,各門功課都很好。
老師喜歡組織學習經(jīng)驗交流會,讓“好學生”傳授一下學習經(jīng)驗。
每當?shù)竭@種場合,我都覺得沒什么經(jīng)驗好講的。
我只是簡簡單單地每天上學罷了,我沒有覺得我做了什么特別的事情,來“提高”學習成績。
初中一次學習經(jīng)驗交流會,兩個同學的發(fā)言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同學的發(fā)言是,學習秘訣就是預習、上課、作業(yè)、復習,做好這四個環(huán)節(jié)。
另一個同學的發(fā)言是,聽老師的話,老師讓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聽了這兩個同學的發(fā)言很認同。
我的“秘訣”,不過也就這兩點。
甚至,我平時也是很懶惰的,很多時候并沒有完全把老師要求的事情做到。盡管如此,我只是大概做到了90%,學習已經(jīng)是拔尖的。
我觀察過那些學習很差的同學,他們考試不及格,原因倒真的不復雜,因為他們什么也沒有做。
初中時代,我的同桌是班上學習最差的同學,他考試總是倒數(shù)一二名。
他上課時候,要么睡覺,要么玩東西,從不聽課。
放學后,作業(yè)當然更加不會做,要么抄別人的,要么干脆不寫。
你這樣學,考試當然不及格。
我觀察那些找不到女朋友的男人,原因倒也不復雜,也是因為他們什么都沒做。
只要按老師的話去做的,不可能考試不及格。
不說學習多優(yōu)秀,泡到多少妞,至少有一個女朋友那是很容易做到的。
只要你去上課了,還寫作業(yè),考試及格是沒任何問題的。
前兩年我去參加一個相親會。
在相親會上,有個小游戲,你肯定也見過。
就是讓一男一女背對背站著,兩個人用后背夾住一個氣球,再如螃蟹一般橫行,橫著往前走,先到終點的就勝利。
這種強制男女身體接觸的小游戲,當然是為了幫助相親的內(nèi)向男女克服羞澀。
我和一個美女分到一組。
游戲開始前,女生很擔心地問我:“你有沒有玩過這個游戲,我們會不會落后啊?”
我微微一笑:“不要緊張,等一下他們的氣球都會掉的。”
游戲開始了,果然如我預測的一樣,跑在前面的三組氣球紛紛掉落或擠飛。按照游戲規(guī)則,只要氣球掉了,就直接出局了。
我們即使慢慢悠悠走到終點,也是冠軍組。
我遇到的人生游戲,都和這個夾氣球的游戲一樣,不是因為我做得太好勝出了,而是因為別人做得太糟,他們出局了。
文章寫到這里,一篇有誠意的雞湯就算煲好了。
下面的內(nèi)容是寫后反思:
文章寫完,我反思了自己的這個想法,發(fā)現(xiàn)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是一種看缺點的思維模式。
這個思維習慣和我爸一樣,小時候我爸讓我練字,寫的好的字向來不表揚,寫的差的字要批評。
我看人看自己也是一樣,做得好的不表揚,做得不好的要批評。
在這種只看缺點、不看優(yōu)點的習慣下,自然會覺得自己做得并沒有很好的地方,別人失敗是因為有許多做得不好的地方。
覺得自己做得好,或者覺得別人做得差,都只是個想法,既可以這樣看,也可以那樣看。
但我的思維習慣,是如果你做得完美,你是個0分;如果你做得不完美,你是個負分。
這種思維方式最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