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都在追央視熱播的《人世間》。
電視劇結束后的一則公益廣告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個小女孩正在畫畫,想要添幾筆。
她的奶奶告訴她,要適當留白。
想一想,繪畫需要留白,人生何嘗不需要留白呢?
01生活留白
莊子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b>
“虛室生白”,意思是空的房間才顯得敞亮。
“吉祥止止”,意思是喜慶的好事不斷出現。
現代人的房間過度裝潢,屋內擺設得滿滿當當,有光亮也透不出來。
近幾年來,開始流行一種“斷舍離”的文化。
趕時髦的人們紛紛效仿,開始將家中的雜物扔掉,把不穿的衣服捐給貧困山區。
甚至有人開始把電視“請出”客廳,取而代之的是一張超大號書桌。
大人可以在書桌上閱讀、寫作,孩子可以在書桌上畫畫、做手工、寫作業。
沒有了堆積的雜物,滿眼都是一片祥和、靜謐。
繁華固然精彩,但內心的寧靜一定是千帆閱盡后的通透與頓悟。
中國的藝術,無論是字還是畫,都講究“疏可跑馬,密不透風,計白當黑”。
倘若把畫面畫得滿滿當當,密不透風,那就失去了靈動與美感。
南宋畫家馬遠有一幅《寒江獨釣圖》,一只小舟,一位孤獨的漁翁在釣魚。
整個畫面空蕩蕩,但卻沒有給人空的感覺。
無水,卻能感覺到江水的煙波浩渺,漁翁的孤冷,給人以飄渺的無限遐想。
包括齊白石畫的蝦,都在展現著留白的空靈美。
就像人的生活空間一樣,清除了雜物和垃圾,把居室中的塵埃掃凈,心中也跟著干凈起來,充滿了陽光。
過多的情緒堆積,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能讓生活留白、心境留白,自然是一片祥和,欣欣向榮。
02心境留白
林語堂曾說過:
看到秋天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現代人的心境,被名利、利益填得很滿,忽視了親情和快樂。
人之初,沒有見識過世界的繁華,想要獲得很多,想要多姿多彩,是人之常情。
但人到中年,隨著心境的變化,開始越來越喜歡簡單樸素。
就像鄧倫在簡醇酸奶的廣告語說的那樣:
去掉多余的繁雜,才能享受簡單的美好。
小時候會覺得可樂、果汁是這世上最好喝的飲料,全然不顧它對身體的傷害。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才知道這世間最好喝的還是白開水。
人啊,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能漸漸懂得節制、自省、節儉、安靜的好處,才能漸漸懂得留白之美。
我們生活中遇到困難,首先會先煩悶、抱怨,甚至推卸責任。
其實這些種種,并不能解決問題,只能過分消耗自身的能量。
老子的《道德經》里曾講過:
圖難于其易,為大有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越是困難的事,越要簡單處理,就像自媒體寫作一樣,想得太多,不如先做起來再說。
人生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就要學會給生活和心靈做減法。
人心如果總在浮躁中浮浮沉沉,便會亂了心智,沒有時間思考,更別提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了。
把內心所有的雜念清空,放棄業余時候的無用交際,專心做事,專注自我發展,方可守住初心。
讓心境留白,是懂得摒棄繁華,放棄無意義的社交和忙碌,靜靜地修煉自己,給自己尋求一片寧靜的空間。
03處事留白
東晉太尉庚亮因朝中發生叛亂而逃出京都,打算聯合陶侃討伐叛軍。
見面之后,陶侃發現庚亮氣度不凡,心生好感,于是邀他一同吃飯。
酒過三巡,小二端上來一盤薤頭,庚亮吃的時候留下薤頭根部的薤白。
陶侃問他:“為什么留下薤白呢?”
庾亮答曰:“還可以種?!?/p>
為人處世,就像庚亮留下薤白一樣,凡事留有余地,懂得自律、自省,方知生活的留白之美。
《菜根譚》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爭先的徑路窄,退后一步,自寬平一步。
人人爭先的道路最為狹窄,如果能退后一步,道路自然寬廣,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菜根譚》中還有一句蘊含著處事的大智慧: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相互忍讓是高明的方法,退步是進步的階梯,寬以待人就是有福之人,看起來是為人提供便利,其實是為方便自己打下基礎。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個性張狂,爭強好勝。
好斗的性格讓她在操持大小事務的時候不遺余力,患上血崩癥,結局凄慘。
李紈雖命運多舛,生活如槁木死灰,卻也自得其樂,也算得上是功德圓滿了。
說話不要說得太滿,口出狂言不可取,把話說死,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做事不要做得太絕,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留余地,人與人之間便不能長久。
能夠理解生活的平淡,能夠理解無言的精彩,學會留白,張弛有度,才能從容淡定。
說在最后:
套用《人世間》里的一句話: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每個人都在這人世間摸爬滾打,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歷練、成長。
沒有誰生來就什么都懂,什么都會。
生而為人,大家都是第一次,學會留白,方寸之間,才顯天地兩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