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一個人通過讀書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從身負巨債到逆襲成為CEO。在我們作為看客的同時又能身如其境,這本書不是去掉上下文的干貨,也不是雞血滿滿的煽動文,而是有前因,有后果,有情感的故事書,還是有溫度有方法的行動指導書。
在踐行每一步的時候,我們可以自我代入,看看主人公會在那種境況下會遇到哪種的問題,他是通過哪種措施對待并解決的,讓我們把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感受融為一體,讓書更能發揮它的效用。
最后書中的主人公獲得了成功,可是為什么我們沒有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為什么這讀書的游戲我們沒有打怪升級獲得成功?
以下是我總結的四點:
1、沒有讀書導師:生活中沒有像會一或李智厚這樣的導師,給你讀書的指引,遇到困難時像天使一般的降臨幫助你度過難關:指引你怎么讀書,看什么,怎么看,怎樣調節心態。《刻意練習》中闡述了導師的重要性。一位優秀的導師能夠從局外人的角色清晰看待所處階段,給你提供正確的方法,及時反饋,及時激勵引導。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導師,就需要自己來給自己制定計劃和獎懲的激勵措施,可以依照這本書,把他當作無言的導師,把它作為模版,參照行動。
2、方法不對:文中主人公從培養讀書習慣,到精于專業,到讀書狂人,是有階段性的。每一期都有相應的目標性。
初期,100天讀33本書,是讀書習慣讀書興趣的培養,選擇的書籍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目的是讓讀書變成像一日三餐的習慣。
中期,1年100本書,讀書的目的是讀有所用,讀專業書籍,在所在專業領域里成為第一。
后期,是見牛人,1年365本書,這些是自我啟迪與思維升級類的書,也有跨行業跨領域的書,這讓思維打破疆界,鏈接升級。
讀書有方才能循序前進。
3、量太少:“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偏執狂”,要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需要專注讀書狂10000個小時,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達到質變。每本書都是一個人精華的總結,都有30年左右的功力,讀100本就是3000年的功力,讀1000本,就離修仙不遠了。一般讀書為的是興趣、休閑或開拓眼界,只是輕毛細雨,沒有鐫刻的力度。古者有寒窗苦讀數十載,今也有披星戴月日讀書。抓住每時每刻去啃書吧。
4、沒有復盤:好的書籍值得反復閱讀,反復思考,只有輸入沒有吸收再次輸出的閱讀都是耍流氓。書還是書,和你無關。看書要記筆記、寫書評、寫觀后感,多輸出,勤思考,把書中的內容變成你自己的。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簡單的話,確是最貼切的道理。精進上升之路上,每本書有30年的魔法,多去攝取吸收,讓自己百煉成精。
最后分享文中的讀書四部曲,與之共勉
1、100天33本書
2、一年100本專業書
3、100天采訪10名CEO
4、一年讀365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