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記平凡(43)
? ? ? ?張浩突然打電話給我,并說老師你還記得我嗎?我說當然記得,他說我以為老師忘了我。我說怎么可能?不過他有一年沒和我聯系了,他作為交換生去了臺灣。其實張浩并沒有上過我的課,他是我的發小播音主持趙西曼介紹給我的,他是她的學生。在他高考填志愿時我游說他報考了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播音主持專業!我記得當時我對他說上綜合性大學思想更開闊,那時他是準備報考專業學院的,欣慰的是他在暨大應該是如魚得水,2013年還在全國頂尖級播音主持夏青杯的大賽中奪冠,那可是吸引了5.3萬人參加的賽事,我問過他是如何用6個月的比賽走到最后的,他用那并不與他年齡相符的帶磁性的聲音說老師都過去了!
? ? ? ?都過去了!這句話不知為什么我感到了滄桑味道,其實見過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非常陽光的大男孩,是一個1994年才出生的孩子!
? ? ? ?他在端午節的上午約我出來在校內的茶室喝茶,那兒布置的古色古香,見面時他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他還是那樣帥氣和陽光,我以為他要向我匯報他一年來在臺灣的學習情況,沒想到的是他卻給我談起了茶道,還親自動手泡茶。
? ? ? “我在臺灣學茶道還拜師的,茶是有靈性的,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心情泡出來的茶味道絕不一樣,記得在臺灣有次和老師一起喝茶,老師一下子就從茶里品出了我當時的心境,他說我雖然泡茶的程序完全合格,姿勢也有美感,但我泡的茶是苦澀的,問我是不是壓力太大又緊張,當時我的確壓力大,要學習還要在電視臺主持節目,還要帶領一個傳媒團隊制作節目,我總想把任何事都做到完美,但精力實在有限!”
? ? ?“你不是單純去學習的嗎?”
? ? ?“不是,我還帶著項目去的。”
? ? ?“你拿到夏青杯大獎,應該有很多選擇呀,不一定要到臺灣去,就是在廣東臺也有很多出鏡機會的。”
? ? “我想去學習臺灣傳媒的經驗,那兒那么小的地區但傳媒卻值得我們學習。”
? ? “你有什么打算,在我印象中你該畢業了。”
? ? ?“我申請了緩畢業!”
? ? ? “為什么?你完全有機會進省電視臺,中央臺都可以的,畢竟你的聲音和主持風格已得到了那么多專家的肯定和贊揚。”
? ? ?“可我還是想再讀書,不過我已放棄保研的機會,我準備到英國牛津或倫敦政治學院去學習,我差不多準備好了。”
? ? ?“也是啊!男孩子并不受年齡的限制。”
? ? “我們專業的女同學最好的選擇是乘年輕多出鏡,然后出名,然后在30歲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 ? “你也可選擇更出名呀。況且你的條件那么好。”
? ? ? ?我說他條件好絕不是恭維他,一般來說老師沒必要恭維學生,這是我們的傳統,我這樣說是有理由的。播音主持專業是按藝術類考試招生的,文化分不高是眾所周知的,我們有老師也對藝術類的學生有偏見,但張浩不一樣,當年他憑他的文化分完全可上一類大學,他是一個綜合素質很高的學生!在校幾年他的成績績點每年上升,最后達到了4.5的好成績,但他又告訴我,由于第一年比賽,拉低了他的平均績點,他想重唰他的績點!
? ? ? ?“老師,其實我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條就是進電視臺出鏡、出名;第二條路就是賺錢,我現在就有個傳媒公司運作的還不錯;第三就是繼續學習。前兩條路對我來說是可以看到前景的,最后一條路我還不知道,因為等我幾年后回來主持人這一行又會有了新的血液,我還不知道能否再從事這一行,我從小就喜歡這一行”
? ? ?“其實你該相信你的能力,再學習只會使你更加豐滿,思想也更加成熟。”
……
? ? ? ?交談中,負責茶室的一個小伙子給我們送了一份免費甜點,并準確的叫了我一聲金老師,我條件反射地問我教過你嗎?因我每學年帶的學生好多,有時真的難以記全。他搖頭說沒教過他,但他知道我,我真是受驚若寵,我從來都是低調的......
? ? ? ? 最后張浩的表哥從深圳來結束了我們的交流。我堅持買單,但張浩他比我更堅持,他說老師你要相信我的經濟能力,我上大學后就沒用過家里一分錢了。這是我第一次讓學生做了主。
? ? ? ? 之所以談張浩,并不是他拿了大獎,而是因為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學生對我說:老師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是呀,有的人窮盡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在張浩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個目標非常明確的學生,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正在朝著他所選擇的目標在努力......人的一生,目標的確立就是行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