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階段父母認知需要升級的地方有:
1. 學語言,沒啥竅門,最重要的就是要日復一日的積累。小學課文《賣油翁》說道“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2. 音頻再好聽,比不過爸爸媽媽的聲音好聽。不推薦聽音頻學習,因為單向信息輸入不能讓人類學會一門語言,語言學習需要在互動和反饋中進行;
3.讀英文繪本時,父母不要使用中文進行翻譯,用英英翻譯或者比手畫腳更好;
4. 小朋友的學習不是線性增長的,而是螺旋式上升。小時候老師形容的階梯向上,大家還記得嗎?上升到一個臺階后,要停留一階段,積累量變,再質變、躍升到下一個“臺階”;
5.英文親子閱讀的前1-2年,最重要的事是聽力輸入和聽力詞匯的積累,聲音與含義的一一對應是關鍵。比如OPEN THE DOOR開門,GIVE ME THE KEY,PLEASE請把鑰匙給我等等。識別單詞、語句乃至書寫是額外的要求;
6.和孩子互動很重要,一問一答,讓孩子”輸出“是孩子成長的”加速器“;
7.父母要明確自個的身份:爸爸媽媽≠老師。親子閱讀,不是教孩子英文閱讀,而是培養孩子樂趣,切莫變成”任務“”考試“,打擊了孩子閱讀的興趣,那就得不償失了。
以上7點是寫給父母的,父母如果能明白、做到這7點,那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給小朋友做親子閱讀了。
有朋友就納悶:怎么父母的要求這么多啊?”那當然,第一次當父母,沒經驗很正常,多學就是了。“
親子閱讀繪本四步法:
1.借圖解意:Picture walk,先不讀,而是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從頭到尾翻開繪本中的圖畫。“一圖勝千言”,孩子通過圖畫可以理解故事情節,降低看字看不懂帶來的認知難度。
2.“一讀一聽,音意結合”。父母在閱讀中最重要的事,是放慢語速,不連讀,吐字清晰,讓孩子有時間鏈接圖畫和聲音的含義。這是第一遍,時間會長一點。
3.圈圈畫畫,初步理解。這個單詞啥含義?這個句子啥含義?整篇繪本講啥內容?庖丁解牛式的講解。注意英英翻譯,孩子理解不過來了,比手畫腳也用上。這是第二遍。
第二遍結束,小朋友理解還不夠的,重復2、3步驟。
4.一問一答,加深理解。
”do you like the piggie in this story?“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book"
”what color is it“
通過這種小問題,讓小朋友”輸出“、表達。
只有他輸出的東西,才是他自己真正收獲到的。
因此一有機會要鼓勵小朋友們表演,”給爺爺奶奶講個英文小故事吧“,或者家里搬個小凳子,父母寶貝輪流站上去,每人來個英文才藝表演,這也是很好的方式;或者,有什么英語才藝比賽的,也報名參加。
拿不拿名次是次要的,孩子在準備過程中,可以收獲不少,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