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瀚海仰晴空,拄盡滄桑不老翁。
鐵干蹲身書傲骨,虬枝舉臂破蒼穹。
駝鈴晃碎春秋月,羌管吹殘亙古風。
敢問癡情深幾許,三千歲月笑從容。
在巴丹吉林戈壁深處,生長著一種古老的樹種--胡楊,在哪里,同樣也生長著一個特殊的群體--戈壁軍人。
千百年來,胡楊以它磐石般的屹立,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嬌艷,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鹽堿,不怕鋪天蓋地的層層風沙,霜風擊倒,掙扎爬起,沙塵掩蓋,奮力撐出,雖斷臂折腰,仍死挺著那一副鐵錚錚的風骨;雖傷痕累累,仍顯現著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在胡楊林的腹地,駐扎著一支神奇的部隊,這支軍隊,發射了導彈、衛星、飛船,先后創造了從第一顆東方紅人造衛星到第一艘載人飛船等中國航天史上波瀾壯闊的數個第一。
發射的43顆國產衛星中,有33顆是從這里升空的,最令人深刻銘記的是,2003年10月,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第一次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之后,又成功發射神六至神九號飛船,將多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在這些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世界上第三個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國家,世界上第三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世界上第四個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國家,世界上第三個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
這些豐功偉績的后面,卻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這里常年大風不斷,沙石彌漫,沙塵蔽日,年平均降水量6毫米,有時一年都沒有一場雨,而蒸發量又是降水量的數百倍,是公認的“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然而,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這些軍人就像胡楊一樣扎下根來,他們白手起家,頂風沙,冒酷暑,斗嚴寒,戰戈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憑著驚人的毅力,肩負起重任,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獻給了航天事業。
作為樹,胡楊是獨孤而偉岸的,有的蒼勁、有的秀美,有的如百年佛塔昂然挺立,有的如妙齡女子嫵媚多姿,它盤根錯節,千姿百態,美麗而獨特。金秋十月,胡楊會變得金黃透亮,耀眼奪目,精彩絕倫,每一片葉子都鍍上了金色,似一塊金黃色的綢緞,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作為戈壁軍人,這群人為使命而堅守,為責任而盡職,頑強地生存在大漠戈壁,像胡楊一樣,活著是一種精神,死了是一座豐碑,倒下是一段堅不可摧的長城,他們的錚錚鐵骨,他們的浩然正氣,他們的不朽精神日月可鑒。
一種樹,為了風骨生長在它本不該生長的地方。
一群人,為了使命堅守在他們本不該堅守的地方。
一種樹和一群人,他們的沙漠戈壁有盡頭。
一種樹和一群人,他們的靈魂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