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更多機會!”
這是近日在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出現的一幕:
演員海清在頒獎完畢后,把姚晨、宋佳和梁靜叫了上來,一起當眾“賣慘”,向大家講述了中年女演員的職場困境,并呼吁導演制片們能多給她們機會。
海清的發言,讓不少人產生共鳴,很快就上了微博熱搜。
我們不是海清,但我們都在30+時面臨著同樣的職場困境,正如姚晨事后在微博上說的那樣:
“類似的職業困境不僅僅局限于影視圈。”
比起光鮮亮麗的女演員,普通職場上的女性的真實生活,更是一地雞毛。
25-35歲,對于女性來說,是事業黃金期,同時也是黃金生育期。
生育后的女性有必要為家庭作出犧牲,近三分之一的女性更換了工作;46%的女性因為生育后,要暫緩職業生涯。
很多女性到了中年,從新人成長為職場中堅,工作能力提高了,但顧慮多了,社會對她們的寬容度在下降,盡管心中仍有熱情,卻往往遭到莫名的冷水打擊。
女人30+,是拼事業、生二胎、做投資,還是再出發?
選擇需要底氣,再出發也需要勇氣。
未婚未育,拼事業,就耽誤了愛情和青春;
已婚未育,公司把你當成定時炸彈,不敢聘用;
已婚已育,一邊是職場一邊是家庭,分身乏術,無法平衡。
女性的處境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好嗎?并沒有,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女性的收入曾接近男性的80%。但根據最新的官方數據,到了2010年,中國城市女性的平均收入已經降低至男性的67%,在農村,這一數字降至56%。
我在步入尷尬年齡的時候,選擇了自由職業。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可以講出一大堆:為了愛情啊,為了夢想啊,為了抓緊時間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啊,我看懂了這個時代的趨勢啊……
但是,我有沒有因為害怕自己年齡太大,不敢去試試能不能進入符合自己理想的公司?有。
我有沒有在一群90后95后中感到自卑?有。
畢竟作為應聘者,我曾被要求“入職兩年之內不能生育”;作為招聘者,我也曾在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好在,我天性適合一個人做事,好在,我還有寫作這根稻草可以抓……可是,不能要所有的女性都逃開職場,選項自由職業啊?
中年職場女性的生活實在艱難,那出路到底在哪里?
首先,這絕不僅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它需要好公司、好制度乃至全社會的包容和體諒。
但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作為職場女性,我們還是要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畢竟,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也并不應該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系列的方法論,和你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01
早點沖刺
向前一步
在《向前一步》這本書里,桑德伯格女士說,在職場中她觀察到一個現象,很多女性時刻準備著回歸回歸家庭,準備懷孕,準備生子,這是妨礙她們在事業上向前一步的最重要心理原因。
甚至,有些人連戀愛都還沒談,就已經在為未來的結婚生子準備“退后一步”了。
這確實是埋藏在大部分女性集體潛意識里的自我上升“阻礙魔咒”。
“我反正是要結婚生子的,不如早點定下來一個穩定離家近的工作。”
“我賺的錢夠花就好,反正將來是男方買房子。”
“我最好找個像老師這種適合女孩子的工作,要不連對象都不好找。”
……
多少女性從一開始,就一邊走,一邊左顧右盼,不肯踏踏實實地在事業上向前一步。
要過有準備的人生,才是不憂慮的活法。
結婚生子這件事發生的時間,根本就無法規劃,不如在自己沒有生育的時候,抓緊時間沖刺事業,努力塑造自己的個人特質,這時候你沖得越高,因生育被取代的難度就越大;積累得越多,將來回歸職場的阻力就越小。
好好生活的底氣,是自己給的,而不是別人給的。
很多時候,不是“30+的職場女性不行了”,而是“30+的你不行了”,將學習、自律、堅持、創造的思想貫穿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同時學會資產整理、理財的經驗,多半不會活得太差。
身為一名現代女性,在職場上向前一步還是退后一步,你最后收獲到的差距,往往不是一步,而是天壤之別。
02
不要做“好女孩”
“好女孩”乖巧、懂事、聽話、按部就班。
“好女孩”聽老師的話,按照權威給劃定的成長路徑,讀下能讀的所有學位,乖乖考證、乖乖上崗。
“好女孩”在職場上,服從權威,小心翼翼地遵守規定,取悅他人,總是要把一切都計劃完美了再開始行動。
許多才智超群的“好女孩”難以取得更大的成功。那種害怕自己“不權威”“做不到”就不去做,或是總覺得積累更多我才夠完美的想法,拖住了我們前行的腳步,也耽擱了我們發揮作用的時間。
而不那么守規矩的女孩,她們敢于挑戰權威,她們除了好好工作,還要讓自己的工作被該看到的人看到,她們隨性而為,先做了再說,在做中優化、迭代……往往能走得更遠。
所以揮別那個別人眼中的“好女孩”,做人生里大放光彩的真實自己吧。
03
飛躍行動
積攢自信
“飛躍行動”是我在《她力量》這本書里學到的一個工具,專治女性做事總是“準備過度”這個毛病。如果你擔憂未來,不如先著眼于現在能做的一件一件小事情。
“飛躍行動”是一個你在7-14天內立刻就可以做到的項目,著重于通過做事來學習,看看此刻圍繞著你的長遠規劃,你此刻能完成什么,輸出什么,而不是總想著“希望以后會如何”。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計劃是讀100本某領域的書,改成“飛躍行動”就可以是:先根據我個人的經歷和已有的知識,找出關于這個話題我想表達的核心信息是什么,哪些研究者和我的觀點接近,進而縮小讀書范圍。
一個“飛躍行動”應該符合如下的標準:
001 清晰。可以用一個短句描述清楚,例如:“寫一篇文章并發表”“給老板發一封郵件,闡明我的戰略思想”“向三家我想去的公司投遞簡歷”。
002 期限。可以在兩周的時間之內完成,給自己設定截止期限。
003 激情。這件事能讓你的腎上腺素涌動,想到完成它們就激動萬分。
樹立一個小目標,取得成功,然后發現——只要你想要,你可以做到。
只要它發生一次,你就更容易相信,它會發生第二次、第三次……
04
在職場做好每一件小事
成為微光
熊浩在《奇葩說》里,有一句金句: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然后一起發光,把壓榨的霧霾照亮。
在職場中,女性要用自己的職場貢獻去換取尊重和公平。
很多女性,確實會在生育之后,不再投入工作,動不動就請假。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如果看到你沒有為企業做出貢獻,只把企業當做婚育的跳板,那么企業難免會對你懷孕這件事心存疑慮。
但如果你在同一家公司勤懇工作,為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畢竟人心是肉做的,在婚育這件事上也更容易得到公司和同事的支持和關懷。
在糟糕的世界里,職場女性要做自己的微光。
05
接受現實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勵志雞湯告訴女性:女人是可以做到事業和家庭的完美平衡。
首先,你是個能干的員工,不能請假,能加班,能抗壓;
其次,你是個賢惠的妻子,要做家務,管孩子,照顧老人;
最后,你還要是完美的媽媽,要管作業,零缺席每一場家長會……
而“擁有一切”,或許是女性遭遇的最大陷阱。
你要拋棄掉“把什么都做到最好”的想法。
所謂“事業和家庭”的平衡,不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比如你正在開會,孩子發燒了,你是回家,還是繼續開會?無論做出哪一項選擇,你都會失去一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
所以,你必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做出自己的選擇。
你的不完美沒有錯,你做出了選擇也沒有錯,只要你拼命努力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即可。
結語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面對的時代,無論是中年男性還是女性,或者是剛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時代的潮水都已經猝不及防地席卷而來。
這個時代,沒有一艘船敢說自己永遠不沉,除了我們自己。
與其等大風來襲,不如及早揚帆遠行。
千千萬的女性在面臨同樣的難題,只有沖上去、邁過去才能解決問題。
千萬不要因為年齡和性別就自我否定,不要給自己貼標簽、做歧視自己的那個人。
最重要的是,你要保持主動選擇的能力,而不是一味被生活推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