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義,不在于他得到什么,而在于他想得到什么。
人的高貴,不在于他擁有什么,而在于他怎么運用他的擁有。 ”
吉姆·阿博特,1988年奧運男子棒球金牌戰(zhàn)美國隊的主戰(zhàn)投手,最終美國以5:3擊敗了日本,取得了奧運金牌。次年,1989年4月8日吉姆·阿博特更穿上了天使隊的球衣,站上了世界棒球的最高殿堂,美國職業(yè)大聯(lián)盟,開始他傳奇的生涯。
他的特別之處是什么呢?
是的,阿博特天生右手萎縮,沒有手掌,所以他只有左手的手掌可以用。在一般人的思維里,這個孩子就是殘疾,所以他應該不能跟著正常人一樣去打棒球。但是阿博特不這么想,他自己覺得他打棒球再自然不過,跟正常人也沒有什么不同,雖然少了右手,可是還有左手可以用呀!那么把左手發(fā)揮到極致,就可以完全可以打棒球。所以阿博特勤奮苦練,最終站上了世界棒壇的最高殿堂。
所以,人的思維模式是一切的根源,就如同古老的英國格言里說道: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
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決定你的命運。
人生的格局,最終決定于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一般人的思維總是很容易被各種不同的看法左右,并且局限。當思維的玻璃頂在腦中形成之后,接下來“選擇”的條件也就因應而生,走著走著逐漸形成了結果。然而這個結果卻總是與我們的期待有很大的差距。
是運氣不好?還是老天和我們過不去?
都不是的,一切的根源還是在于自己!
最近與自己輔導店面的一位店長,在檢討店內運營成本時,討論到店內的人力資源配置。這個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討論,每次提及店內人力問題,我總是問問店長:你認為店內配置的人力,在維持目前服務的前提下,最少能夠多少人?這位店長的回答都是7人。在這位店長的思維中就是人力資源就應該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崗位都要有個人,再考慮上休假等因素,就必須得7人才夠,所以得到的結論是目前店內人力資源沒有改善的空間。
其實,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來思考,4人能不能呢?
如果,調整一下我們的思考,假設我們就只有4個人可以用,就像阿博特天生只有左手,那么我們該思考的就是如何利用僅有的資源,做到同樣的事,得到同樣的甚至于更好的結果。當我們轉換成這個模式時,思維決定了接下來的行動,我們就必須去檢驗店內的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看看如何調整提高效率,來運用好我們僅有的資源。如果這位店長能夠這樣思考,在整個調整提升的過程中,其個人的成長絕對是最多的。即使我們努力到最后,還是無法用4個人力資源來運作,但是有可能從7人減少至6人,甚至5人。跟之前的思維模式相比起來,效率與成長都能夠有所提升。
《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曾說的一段話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設定了一個幾乎無法企及的目標,但最終失敗了,你的失敗依然高于別人的成功。”
如果我們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中,先給自己安裝上一個玻璃頂,似乎很合理,也讓自己覺得有安全感。但是無形之中也把自己的格局蓋上了玻璃罩,即使看得見外面的世界,卻也總是聞不到外面的花香,聽不見周圍的鳥語,更認知不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本周笑來老師討論的“成長率”的概念,也就是突破思維玻璃頂?shù)囊粋€重要的關鍵知識點。當我們腦中開始有了“成長率”這個概念,并且正確的認識這個概念之后,思考的方向與深度也就會開始轉變,“選擇”的條件也就不同了,接下來就會影響我們的語言、行動、習慣、性格?
這一系列的轉變,都來自于我們大腦中的操作系統(tǒng)的升級,就如笑來老師說道:
看一個人是否聰明,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
看他腦子里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
看他腦子里那些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之間,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關聯(lián)……
我們的成長,就是不斷反復提煉、矯正、修正、添加、刪除自己腦中的概念,在吃透了這些概念之后,才能給自己真正帶來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