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中(2):回不去的時光

網圖侵刪

“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把我廚房引出來:“老二,小七打電話讓我去市里……”

“你們又要聚會?”我有點好奇。

“剛接到電話原以為她們幾個要過來玩,我還尋思著給挖點薺菜招待她們,原來是小八的老父親走了讓我通知你們幾個。”

“這樣呀,怎么行事都拜托你?!边h在外地的我鞭長莫及,又有一絲羨慕,“你們幾個又要見面了?!?/p>

“也只有這種事或者孩子成家才有機會聚在一起,平時各忙各的?!崩洗笥悬c感慨。

“咱們三十年聚會上的共同認知給咱們有了聚會的機會,孩子們大了,父母也開始離去,咱們也是小老人了……”我有點傷感,“父母雙全的只剩下小七家了?!?/p>

掛掉電話,我的思緒被拉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1986年的秋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學校報到了,姐姐把我送到學校便匆忙回去上課了。因為天太晚,錯過了學校的報到時間,一大幫人只好住到學校簡易的招待所。一路顛簸雖然身體十分疲勞,但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終于脫離了高中煉獄般的生活,無處不透露著內心的輕松,

辦完報到手續,就立即回到事先分配好的宿舍整理東西,這是一個八人房單間,兩排高低床,中間兩張木頭桌子,兩面都有抽屜,還有八張小方凳,門后有一個雙層行李架。盡管簡陋,比高中的大通鋪不知優越了多少。

我害怕住上鋪,而且上鋪沒有欄桿,只好選擇靠窗的下鋪居住。當時的住宿是一個系一棟宿舍樓,一個年級住在一層樓,新生住在最高層。一樓和三樓是男生洗漱間,二樓是女生洗漱間。

一邊整理行李,我們幾個開始自我介紹,原來我們八個來自于同一個地區,有四個來自市里,不同的學校,其余四個來自于縣里,瞬間感覺親切不少。

當時就按年齡排好隊,以老大,老二,老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八稱呼,感覺有梁山好漢的味道。

隨后老大安排了以后值日的相關問題:

從老大開始,每個人一天,值班這一天,負責室內衛生,保證白天有熱水喝,晚上自用熱水,自行去熱水房打開水。

晚上10點以前回到宿舍,過期不開門。

星期天不出門的人負責室內衛生和開水供給。

……

報到第一天我們就領教了老大的利害,卻沒有人反抗,反而覺得她安排得合情合理。

就這樣,我們來自于同一個地區的八人組合正式拉開了序幕。


我們學校屬于省內學校,生源都來自本省,有的甚至來自于同一所高中,所以鄉情比較濃厚,新生入學的第一個活動便是迎新會。每一個縣或者市都有一個老鄉會,鄉長多半是大三的學哥或者學姐擔任,以此類推。

開學的第一個周末,鄉長組織老校友去認識新學弟和新學妹,形式呢?一起去看電影,彼此認識一下,然后便是學姐請學妹,學哥請學弟,再然后就是末期的互動形式。

老大加入了扶溝的陣營;

我加入了商水的行列;

老三好像對這些不感興趣,沒怎么聯系,業余時間背著相機,忙著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拍照留念呢。

小四的上一屆鄉長剛好和我們住在同一棟樓,而且還是同一層,近水樓臺先得月,成功逆襲了學哥追學妹的典范。

小五這一個星期里沒有怎么和大家交流,晚上也是獨自去閱覽室,獨來獨往,顯得神秘兮兮的。

小六的同鄉來自國企,這一屆就有6個同學,還有熱情的學哥學姐,十分熱鬧。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鐘長偉的男生,自來熟的那種,對這個秀氣的小學妹照顧有加。

小七和小八來自市里,但高中不在同一個學?!,F在在一起,自然就親密許多,市里的老鄉成員多,陣營最大。

接下來老鄉會或者學哥學姐們和新生的互動就比較輕松了,大多選擇去看電影,比較激進的則是邀請學妹們參加周末舞會。

我的老鄉里面比較熱情的是大三的老大哥王樹杰,我們同一個專業,住在一棟樓,經常給我們這些新生提供學習資料;物理系的王學姐對新來的我照顧有加,主動帶我出去散步,很有大姐姐的風范。

老鄉會就是一個組織,也是同校老鄉聯系的紐帶。學哥和學姐對我們這些新生的照顧和幫助,無以回報,最后我們寢室里也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給現任鄉長織手套,一把毛線,一副竹簽,晚上開啟了織手套大賽。我也學得有模有樣,給我的徐鄉長織了一雙咖啡色的毛線手套。

我們這一屆新生里有一個叫尚志雄的小男生,剛開始和我們一個專業,但他不喜歡枯燥的微積分,最后轉到政教系了??赡苁撬挲g小的原因,和那些大男孩玩不到一起,周末愛到我們這里來玩,自稱是我們這個小團體的老九,尊稱這些姐姐們“大姐、二姐、三姐……”。后來他成為了市區的區長,不得不佩服他當初的選擇,這都是后話了。

老九經常過來玩,也時常交流他那邊的情況。開學大概兩個月的模樣,他很惋惜地告訴我們:他們政教系里開除了一個新生,原因是周末他偷了同宿舍一個男生的100塊錢。那個時候學校每個月補貼30元的飯票,家里多少再給一點零花錢。被偷的孩子開學時家里給了100元零用錢,基本夠一個學期的基本開銷。

當時我就想,在升學率只有30%左右的那個時代,能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實屬鳳毛麟角,況且還是師范學校的政教系的學生——政治老師的搖籃,學校豈能容忍這樣的渣滓留在學校!

真的為這個偷錢的學生惋惜,在大家都不富裕的時代,師范學校的學生掙錢的門路還是廣泛的,當家教是個不錯的選擇:學校負責對外聯系,也可以由學長介紹,周末給學生上課,

帶小學生:一月20元。

帶初中生:30元。

帶高中生:每月40元(只有大二,大三才有機會)。

音樂系的學生:周末開班教彈吉他。

美術系的學生:開班教畫畫。

我所知道的是一個體育系的學長,有修手表的技能,類似于現在修理手機的模式,每天訓練完后總能在宿舍樓前看到這個學長在擺攤修表,有知情人士透漏他周日還去少年宮當教練,大學四年幾乎沒有花過家里一份錢。

在對這個偷錢的孩子惋惜的時候,只能說這個孩子有點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一念之差斷送了大好前程。

來自同一個地區的八個人,家庭出身不同,性格各異,所受的家庭教育也千差萬別,認知和興趣愛好更是出乎意料。表面上大家和和氣氣,但是自覺不自覺地分為了幾個小團體。性格互補不但適用于愛情,友情也不例外。

老大和小六:個性鮮明的老大和乖乖女小六相處不錯,即便是30年后的現在,老大一句“六”依然那么親切。

老二和小四:也許是我太獨立,小四循規蹈矩,我倆一直相處不錯。

小七和小八:來自市里,有共同的愛好,后來幾乎形影不離。

小三和小五依然保持著各自的獨立。

這種無形的,沒有嚴格界線的小團體組合,一直延續到我們畢業,甚至到現在,小七和小八家的兒子受父母的影響也成了好哥們,很遺憾的是我后來遠離家鄉,小四注重家庭經營,我和小四的團體組合不攻自破。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新生也慢慢適應了學校的生活,剛開始課程不多,基本上去兩節大課,下午兩節小課,其余時間自由安排,相比于苦逼的高中生活,身心放松許多,晚上的“臥談會”內容也豐富起來。

才女小八帶了好多本名著,《子夜》、《紅樓夢》……

這讓酷愛讀書的老大大飽眼福,給我們有聲有色分享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不亦樂乎。

我開始為生計奔波,經學姐介紹我應聘了一個家庭的家教,學生是一位二年級的小男孩王強,負責語文,數學的輔導,每個周六下午過去輔導兩個小時,主要檢查一周的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以及對下一周功課的預習指導,剩余的時間以故事的形式和小朋友互動,感覺還不錯。

小三的攝影水平越來越嫻熟,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到照相館沖洗照片,還給我們留了好多的紀念,單人的,雙人的,小組合的……她的愛好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

……

每個周六晚上的電影還在進行著,只是送電影票從剛開始的八張,慢慢變成了兩張,直至最后變成了一張——有目標有選擇的送電影票。

小五依然獨來獨往,既不參加我們的“臥談會”,也不理會我們之間的嚶嚶嗚嗚。

乖乖女小七和才女小八年齡最小,在她倆的小天地里自得其樂。

不知不覺間,我們在時間的流逝中,快樂著、憧憬著、成長著!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我們已經進入大二的學習時間段了,看似平靜的校園生活,有時候也是暗流叢生,一波三折,生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也許,不平靜才是正常的大學生活。

小八依然是我們的才女,而且還是我們的智囊團,有什么心事都愿意給她分享。小八不急不躁,理性分析,有理有據,非常讓我們信服,是我們大家的主心骨。

平靜的生活被王峰的到來打破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情小糾葛。

也許,這就是青春,有歡喜,有波折,有痛苦,有歡笑。痛并快樂著,成長著,蛻變著,成熟著,最終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畢業之際大家忙碌著做畢業前的準備,然而這個時候學校卻發生了一件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好哥們也不靠譜

每個系每年都有一個留校指標,我們系公示了兩個名額,二選一,而且這兩個同學還是好朋友。其中一個找到系領導反映情況:另一位在老家已經結過婚(那時候農村提前訂婚結婚很正常),不適合留校,還是分配到家鄉合適。

這位同學利用朋友之間的信任,輕而易舉干掉了競爭對手?,F在流行“防火防盜防閨蜜”,看起來男人之間,好朋友鐵哥們在利益面前同樣不靠譜。

一系列的意外發生,對畢業生來說是個考驗,也是個鞭策成長。讓我們明白了走出象牙塔,踏入社會的大熔爐,迎接我們的不但有美好的向往,也有險惡的一面,甚至還有職場的吊打和考驗。

隨著畢業的日期越來越近,我們懷著極度向往的心情,踏入了社會的大熔爐,我們八人組合也各奔東西。

常言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三年的相處,雖然我們八個人原生家庭不同,性格差異很大,但是一千多天的相處,我們早已成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小團體。分開,只是身體的分開,心還系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這份情誼經過了歲月的沉淀,再見時,依然是那個不可替代的七人組合(畢業小五就和大家失去了聯系),經得起了歲月的考驗。


走出象牙塔,進入職場摔打,各個行業有各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有的興旺,夕陽行業逐步走向沒落,對職場人是一個考驗也是篩選,大浪淘沙,各顯其能。

進入社會,成家立業,有了孩子,感覺每個人都不是原來的自己了,身份成了多面體。

老婆:是男人的隊友;

媽媽:孩子的監護人;

職業人:養家糊口的手段;

媳婦:公婆眼里無所不能的人;

……

大家各忙各的。聯系自然少了許多。

2009年的春節,我回到家鄉過年,年后上班的第一天晚上,我們在生態園聚在了一起。在郊區的生態園,老大提前過來的,有小六,小七和小八,小四調回縣里暫時失去了聯系,小三去公公家過年還沒有回來。在小八去點餐的檔口,小八老公作為男主人招待大家喝茶倒水,表面看起來也沒有什么,但我總感覺哪里不對勁,夫妻之間過于客氣,沒有煙火氣息。

老大正座,我和小六陪在左右,小七和小八坐下首,小八老公坐在上菜的端口,井然有序。老大一聲令下:“弟兄們,端起!”碰杯聲想起,仿佛把我們的思緒拉回到十幾年前,話題一發而不可收……那一晚我們無所顧忌,訴說著十幾年的風風雨雨,竟然喝高了!

服務員給我送過來一碗家鄉的芝麻葉面條,十幾年不曾品嘗過的味道,一邊吃,一邊淚眼婆娑……

我離開前的晚上,小七,小八我們三個到小七家聚聚,小七老公和兒子都去了父母那里,把空間留給了我們,毫無顧忌訴說這些年的喜弄哀樂。

在我登上返回新疆的火車上,我她們幾個告別的時候,老大提醒我檢查背包的夾層,我一檢查,里面藏著一個紅包……瞬間我淚流滿面,這就是我們的情誼,沒有場面上的虛假情意,有的是這么度年經過歲月洗禮沉淀下來的那份沉甸甸的友誼。


第一次聚會后,我們幾個各忙各的,畢竟我們的身份既是職場人,和男人一樣打拼,又是妻子,還要經營自己的婚姻。有孩子后又多了一個無可替代的身份——孩子的母親。忙綠的生活,我們幾個聯系很少,偶爾發個短信或者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而已。

老大家養殖場到了一定規模的時候,收益也相當可觀,合伙人,也就是他的表弟提出撤股,回籠資金回到市里開超市,另一位股東,也就是她姨夫的妹妹也撤走股份給兒子買房子,偌大的養殖場就成了獨資公司。這個時候老大為扶持自己的弟弟,在家鄉租了10畝地另外建了一個養豬場,她家負責技術扶持,弟弟和弟妹管理,一切慢慢走上正軌。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口蹄疫席卷而來,老大家養殖場消毒嚴格,管理到位,幸免了疫情波及,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銷售問題。他們最近幾年依靠嫻熟的人工配種技術,以出售豬仔為主,資金周轉很快。

可是目前小豬仔無法順利出欄,只好養成鏢豬看后續情況。小豬仔按計劃出生,大豬仔無法出欄,養殖成本迅速增大,又加上兩個股東撤走資金,瞬間老大家的資金鏈有斷裂的可能。

雙方父母雖然都給與幫助,無奈都是農民出身,力量有限,這個時候老大抱著試試的態度求助于在工行工作的小六,小六立即答應幫忙,先轉出自己家10萬的存款,以解燃眉之急;在建行工作的小八拿出5萬,別的幾個同學2萬,3萬不等,暫時度過了難關。

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小六和小八又在各自就職的銀行把自己的信譽額度貸出來:小六20萬,小八20萬。有了這幾十萬的資金到位,老大堅持把一批鏢豬出欄,價格空前的低。第一時間還賬——最高的時候他們欠賬高達150萬!三年辛苦打拼終于還完了欠款。

這一番操作,像極了我到邊疆出嫁的時候,我的這幫姐妹幫我置辦了嫁妝:

被套,被面,枕巾枕套,床單,還有小八親手編制的馬海毛紅色毛衣外套,最讓我欣慰的還有一只新娘佩戴的頭花。雖然獨自出嫁,但我心里暖暖的,遙遠的家鄉還有幾個熱心的姐妹們,為我祝福,瞬間感到并不孤單。

我們這幾個姐妹,不論在一起的時候臥談會,還是分開數年,電話問好,還是后來在微信群里聊天,都是身體狀況第一,孩子們的學業再后。后來是恭喜哪一個退休了,再幻想誰先當婆婆。

一群人到中年的姐妹們,但愿都開心快樂,平平安安,達成一致:以后誰家的孩子結婚或者送走老人的時候聚在一起。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年過去了,除了偶爾的問候,大家各忙各的。

老大家的養殖場度過危機后,生意進入了快車道,兩個養殖場互相補充,時時都有充足的貨源:原來的養殖場依托技術的改良,冷凍配種,以出售豬仔為主;弟弟管理的另一個養殖場以出售鏢豬為王道。資金回籠后,老大去市里購買了第二套房子——提前給兒子做準備。

無意的一個機會,老大碰到了來市里辦事的周大哥。自從小四回到縣里后和我們幾個沒有任何來往,也不知道她和周大哥的關系怎樣,于是老大小心翼翼地詢問小四的情況。

老大:鄉長,你知道李霞的情況不,聽說她從市里回縣里了?

周大哥:怎么不知道?我們是一家子!

老大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并獲得了小四的聯系方式。

雖然小三,小六,小七和小八都在市里工作生活,除了小七和小八經常練習,互動較多,平時各忙各的,見面的機會并不多。

小三的突發意外,讓她們又有了交集。小三在外出旅游的途中突發昏厥,原來是頸椎狹窄導致的。搶救并救治后修養當中,小三,小七和小八周末聚在一起并拍了合照。

小八提議:把照片發給老二,饞饞她。

收到照片,我很開心,這是我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小三的照片,還是那么漂亮,個性,好像歲月并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跡;小七依然溫軟可人;只是小八有點變化,盡管笑得很燦爛,卻有了一點點滄桑感。

我回復小八:你們好開心!

小八立即回我:你快回來吧,我們再聚聚。

她們三個原來也就是玩笑話,逗我開心,剛好那會我正在杭州辦事。

我:這么巧,我在杭州呢。

小八十分激動:這么巧,那就回來吧,我們剛好可以聚聚。杭州到這里有直達車,很方便。

小七也喊話:老二快回來。

小六:老二你回來,我們再約老大過來。

小三也開口了:再不回來,就見不到我了。

……

調整好時間,我決定從杭州回家鄉看望我的姐妹們。

小八接我到家時一片嘩然,和她們幾個一一打過招呼,開始了我們漫無目的的閑談。兒子在外地上學,老公出差在外,無拘無束,小八家成了我們的天地,仿佛回到了我們當初在一起的時光,我們幾個邊聊邊等老大的到來。

老大的姍姍來遲事出有因——在家殺了一頭新培育的野豬后代,并分割包裝,每個人都有一份。和老大見面后,我們七個人時隔30年終于團聚了——小五還是沒有和任何人取得聯系。小四因為公務在身,和大家嘮完家常便匆忙離開了。

我們一行人聚到小六事先定好的包廂,邊吃邊聊各自的家常,讓我們欣慰的是七個家庭都還是原配,很難得,也很開心。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七,小八和小三的小聚,熱心的小八把我們幾個又召集到一起,孩子們不在身邊,男人們都自覺避開,讓我們有機會放開暢談,無拘無束。

當時就拉了一個微信群,紛紛把以前的老照片曬出來,擅長網絡知識的小八和小六做成了有聲有色的視頻,讓我們重溫過去的快樂時光,展望著未知的遠方。


第二次聚會后,我們幾個人聯系少了很多,偶爾在微信群里發個祝福,搶個紅包。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上有老人要照顧,下有子女要供養,職場也快到了末尾,精力有限,分身無術,自顧不暇,還要分一點精力善待自己。

長大的孩子各有各的成長經歷,年齡上算,小三家兒子最大至今還在廈門讀博;我家女兒排到第二,目前北漂;小六家的兒子排第三,高中就去了澳洲;小八家兒子排到第四剛畢業兩年;小四家女兒第五,剛剛工作;小七家兒子排在第六,早早就進入了職場;老大家的兒子最小,目前大學在讀。

就在我們還抓著青春的小尾巴自嗨的時候,竟然有人要當婆婆了——竟然是小七,那個被小丈夫和兒子寵了半輩子的小女人。

小八電話里給我分享小七的兒媳婦第一次進門的時候,小七緊張得都沒有敢仔細看未來兒媳婦一眼?,F在要進入到婆婆的角色,真的有點為難小七了——生意場上叱咤風云的領軍人物,在家被寵成小公主!

小七的老公是家里的獨子,雖然不在一個屋檐下住,但是小七一家三口很少開火做飯,幾乎都是在婆婆家吃飯。現在兒子要結婚了,兒子也提出住在一起,最后小七置換成了獨棟小別墅——兒子媳婦住上面,小七夫妻住下面。

婚禮前的一個周末,小七找小八訴苦:我還沒有做好當婆婆的準備怎么辦?怎么辦?害怕處理不好婆媳關系。經過我們的才女小八一番勸慰,小七情緒稍微安定下來了。

婚禮相關事務都是兒子自己安排的,不用小七和小老公操心,可是還有一個星期就要舉行婚禮了,小七竟然還沒有準備好自己的旗袍。在小八的督促和陪同下才購買并修改好了旗袍,我們可愛的小七被脅迫著當了婆婆,心疼我們曾經乖巧的小七,當了婆婆后,還會不會被老公和兒子寵著呢?

因為是我們八人組合的第一個孩子成家,也是第一個成為婆婆的人,對于禮金的多寡意見不一,小八希望就高不就低,小六希望就低,老大征求我的意見,我常年不在那邊生活,也不知道家鄉隨禮金的情況,只好委托老大幫我隨禮金,多少禮金和她一個額度。最后老大折中取了中間數,每人一千,多少都是我們的心意。

升級成婆婆,預示著我們的身份轉變,不再是拽著青春小尾巴的一群老青年,實實在在地進入了另一個群體,不管我們樂意還是排斥,我們都別無選擇,下一個身份就是加入退休的行列——還有兩年的時間,我也要進入這個行列了。

退休與我,沒有太大的改變,只要寶貝女兒不召喚我,大概率我還會活躍在職場,只不過是換個工作場地罷了。想要繼續混跡于職場,身體健康狀況是個前提。

女兒曾給我開玩笑:胖胖(女兒對我的昵稱)將來肯定是個精神矍鑠的小老太太。為了當個精神矍鑠的小老太太,放平心態,重拾愛好,維持原有的愛好——讀書,寫作,種草養花,背包去流浪,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品嘗美食,一路走,一路游,風景和感悟傾注于作品中,也許那就是我們理想的愜意人生。


轉眼間我們畢業已經三十多年了,忙碌也好,辛苦也罷時光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從青春少女到知性中年女人再到逐步步入退休行列,我們一直追求著、張揚著、忙碌著,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只是時光不會倒流,我們再也不會到過去那份美好、新奇、充滿激情的時光了,那就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106評論 6 54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441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211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36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475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34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29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09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06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1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38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28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32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43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49評論 3 39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484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