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同,不必強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但是如果不是一類型的人物,千萬不要硬往一起湊。
所謂合群,就是有共同的愛好,有共同的追求,有共同的語言的人組成的群體。
所謂合群就是幾個人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但是幾個人即使不聊天也不會感到尷尬。
說白了,就是要志同道合,志同道自然合,志不同還是各走各道好。
判斷一個人合不合群,并不是說一個人經常呼朋引伴,前呼后擁就是合群,一個人特立獨行,喜歡安靜的人就是不合群。
有時候,你所謂的不合群只是不合自己的圈子而已。
? ? ? ? ? ? ? ? ? ? ? ? ? ? ? 一
我曾經加入一個同學建的同學群。
那個同學群總共只有二十個人左右,剛開始我還納悶,既然是同學群,為什么只有十幾二十個人呢?為什么不把大家都拉進來呢。
剛開始,在那個群里我還能暢所欲言,后來,我發現自己比較郁悶了。
只要我說的話不符合群主的心意,群主就會警告我,威脅要把我拉黑。
在那個群里,不是討論怎么共同進步,就是議論今年誰結婚了,明年誰買房了,誰發財了,誰窮的連飯都吃不上了。
而他們議論那些倒霉的同學,并沒有表現出最起碼的尊重,只是說他活該倒霉。
有時候我嗆上一句,能招致十句的反擊。
要么就是你發個紅包,搶紅包的能有一大片,而完了問有誰在時,連一個吭氣的也沒有。
有時,這個群半年都沒人說一句話,而有時,能不間斷的聊兩三天,完全不管影響別人沒。
我發現,我不適合這個圈子。
有時候,閑我說的話不符合他們部分人的意思,群主就會把我拉黑,我想也好,眼不見心不煩,我的朋友不需要靠圈子來維護。
而過上一段時間,又會有朋友把我拉進去,朋友勸我在群里只聽不說就行了。
可我還是忍不住想說,既然是同學群,我是一份子,為什么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于是,又會被人家踢出去。
后來,即使再有朋友拉我進群,我也會主動退出去的。
因為,圈子不同。
并不是我的朋友圈比人家高幾個層次,也不是人家的層次比我高多少,而是,我不適合他們這個圈子。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少不進群了,因為觀點不一樣,聊的話題也不一樣。
我也明白為什么只有十幾二十個人堅持著聊天了,那都是與群主關系要好的人。
原來人家建的不是同學群,而是同學里面能聊在一起的群體群。
有時候,退了群再進群,只是割舍不下那份情誼。
有時候,進了群再退群,只是放棄不掉那份原則。
況且,每個人都有手機、微信,如果是想聊,完全可以隨時溝通。
如此,茅塞頓開,不必再為退群而苦惱。
或許,在他們眼里,我不合群。但是,我明白,我不合的只是不適合自己的圈子而已。
圈子不同,不必強求。
? ? ? ? ? ? ? ? ? ? ? ? ? ? ? ? ? 二.
記得,上大學時候的一件事。
一天,一個同學拉住我說,你太孤僻了,意思是嫌我不和同學們接觸了。
我知道他是為我好。
但是,我沒有聽他的。
他們那一群人,里面也有和我關系好的,我們有空了也會一起吃飯喝酒聊天,有事就各忙各的。
但是他們這一群人大部分卻是沒事就出去喝酒K歌,旅游玩耍,回到宿舍不是打撲克升級就是搓麻將,經常玩的深夜。
我有空了會去他們宿舍坐坐,但不會一直呆著,我不愛打麻將,也不想學,我也參加社交活動,但不會無節制的什么都奉陪。
難道跟大家一起打麻將就不孤獨了,難道整天有事沒事就呆在一起就是合群。
我想這未必。
這不是合群,而是為了合群而合群。
明明自己不勝酒力卻每次把自己喝個大醉,明明不愛玩卻為了不掃大家興致而作陪。
如果這就是所謂合群,這樣的圈子不適合我。
? ? ? ? ? ? ? ? ? ? ? ? ? 三
真正的合群,從來都是彼此相悅,不拘束,有共同的愛好,有話題時聊話題,沒話題時不說話也不會感到尷尬。
不要為了合群而合群。
也不要怕別人說自己不合群。
關鍵是要捫心自問,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樣的社交才是自己想要的。
內心強大的人永遠不會孤單。
人都需要朋友,但不可亂交朋友。
朋友講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
切不可為了合群而合群,不適合自己的圈子不要進,不適合自己的社交不要參加。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社交。
高質量的社交的人更注重的是心靈的溝通而不是表面的繁華。
也許,你所謂的不合群只是不合自己的群而已。
找對圈子,找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