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陪孩子成長的感悟
1、愛孩子是需要學習的,不是與生俱來就會的。
“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樁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
2、區分不同的愛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所以,明確這一點就要舍得孩子成長、不求不助,能讓孩子自己做的就放手自己做。
3、家庭和學校
兩者做好分工,學校負責教書,家庭負責育人,二者缺一不可。
“當人們說這個孩子和那個孩子的不同的時候,其實主要是指這個家長和那個家長的不同。”
“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展的方向。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于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這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
4、要想孩子改變,父母先改變。
父母要想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
陪伴孩子成長中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成長。
父母要不斷自省,總結經驗,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么看問題才是問題。
家長要經常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你小時候父母對你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
2、父母是否經常發現你的優點并鼓勵你,還是總挑剔你的不足?你現在對自己的孩子呢?
3、父母對你的教育方式你內心怎樣的感受?
4、那你希望孩子也像你一樣嗎?你現在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將來感受,那你應該怎樣做呢?
5、陪伴孩子成長不是為了他明天的幸福而要犧牲今天的幸福和快樂,而是在當下的教育過程中體會到幸福,讓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感悟到不同的快樂和幸福。
孩子多大你多大——小學階段家長陪孩子玩時還要保持童心
讓孩子感悟到人生的幸福的能力是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最終目標(善良、感恩、發現別人優點、奉獻、積極樂觀…….)
6、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孩子多大你多大
蹲下來和孩子講話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怎樣
例如“淘氣、不聽話”等都是你的評價,對于孩子可能就是正在體驗快樂
7、生活中處處是教育的契機。
教育不是正襟危坐講大道理,而是通過生活瑣事之間潛移默化帶給孩子正能量,任何事都能成為教育的機會,就看你怎么去看。這也遵循美國教育家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8、夫妻雙方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一個是主導、一個配合。夫妻的教育一定要一致。
9、好關系大于好方法
好關系需要發自內心尊重、理解孩子。不是“管”孩子,而是“陪伴”他成長。
10、愛孩子就要尊重他
每個人內心最本質的需求就是希望被別人關注、認可、尊重、理解,它是不分年齡、性別、種族的。
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夠自尊、自信、積極向上、有愛心、有責任心、明事理,同時能尊重、理解他人。
孫瑞雪說過: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心無旁騖地做他自己的事情,不用牽扯精力來察言觀色、揣測大人的心思等,把精力集中在探索各種事物中,他的心靈是自由的,思維是活躍的,孩子的智力、專注力、記憶力等都會提高,才會增強個人力量,為一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反,在經常訓斥、打罵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對事物會格外敏感,內心帶著戒備和不安去看待事物,失去了對事物本身原貌的探究,造成對事物概念不明確、認知不清、思維刻板、僵化。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也不會理想。
11、遵循愛的序位。
德國心理治療大師伯特?海靈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隱藏著的、不易被人們意識或覺察到的動力,在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就是愛的序位。如果我們跟隨愛的序位和家人相處,關系會很好,大家都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如果我們忽略了它,家人會受困擾。
中國女人與孩子的粘連已經成為血液里的本能,生了孩子以后,孩子就是第一。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母子關系已在夫妻關系之上,這個時候家庭也容易出現危機,比如丈夫感覺被冷落,導致出軌;長大之后的孩子,又想擺脫母子過分粘連的緊密關系,走出母親的控制,于是就出現逆反等情況。西方人遵守家庭中愛的秩序要比我們好,他們最緊密的是夫妻關系,孩子退而次之,父母更加退居其次。所以,西方人的家庭成員之間比較容易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
12、父母要通過“內修”變得自信起來。
父母除了要注意言談舉止、擁有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等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外,根本的改變是——父母內心要真正變得自信起來。父母自身擁有自信才能從本質上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才是擁有一切科學、合理教育理念的方法的源泉,父母自信,才能達到內心真正平和,才能不會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才能不會把孩子的成敗與否與自己的臉面和尊嚴結合起來,才能在孩子出現各種所謂“問題”時保持平和的心境,進而把“問題”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我們認為“謙受益、滿招損”,但一直把握不好謙虛和自滿的度,總愛走極端,不管走哪個極端都是自卑的表現。所以,反映在家庭教育上就會出現專制、強權的狀況,以此平衡自己弱小的內心;而西方人從小受到的多是鼓勵、贊賞的教育,在自信狀態下一般都是發自內心地對下一代進行民主、平等的教育。
往期更多咨詢分享點擊閱讀↓↓↓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因為孩子,我們愿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資源!
好父母比好老師更重要!
父母的教育觀念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一個孩子命好不好取決于能不能碰到懂教育的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他們都是偉人,關鍵您是不是偉人的父母!
任何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子女教育的失敗!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生命驚喜
(生命驚喜微信號:smjx7677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請長按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