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被大量咨訊和難事所困擾?
回想2017年11月份之前,我就是這樣的狀態,帶團隊,每天忙的一團糟,沒有自己的專屬時間,手機黑洞特別厲害!像一個消防員,到處撲火,身心俱疲,成果卻不多!
時間管理學習改變了我的處境,在我系統學習時間管理之后,我愛上了一個神奇的時間管理工具=清單系統,跟作者的早起好習慣之二特別像!
作者提到的第二個好習慣:清空收件箱,其實就是解放大腦的一個過程,把盤踞在腦海中的那些事情全部找一個暫存盤,我們稱之為外腦系統,而大腦只用來思考當下進行中的事項!會變得特別清爽與高效,這一點我深深的受益!
非常簡單,接下來進入正題:
清空收件箱的第一步:收集難事
讓難事不再成為你人生的心頭大石
書中R君和我一樣,被公司事宜占據自己的時間,壓力很大,晚上都睡不好了!
收集難事就是把難事放到頭腦以外的地方!
我們每天都會有一大堆難事進來,弄清楚哪些難事可能會進來,才能快速思考下一步行動,長期而言,進來的難事能夠幫助我們推動任務,這才是治本的方法!
把混亂的難事,變成標準的作業流程,這樣子才省力氣!
養成把難事立即收起來的習慣!
一邊打工一邊副業的我,習慣把工作和副業分開,在公司我會把待辦事項隨手寫在每日工作計劃本上,工作外外事件多數會納入《奇妙清單APP》,并定期梳理!
記錄的難事包含了對自己或對他人的承諾,也可能是腦中浮現的有趣有價值想法,或是一些內心的感受,異想天開的計劃【101個夢想】,需要定出時間提醒自己的事情等,可用SWEET法則當天提醒!
第二步:把難事加工成行動
加工過程中,以結果為導向,進行行動拆分!
想象完成事情后的預期結果【終點在哪里】
思考我們需要的行動提示【知道出發站:現狀,也知道目的地:預期結果,怎么到達:坐飛機還是高鐵(基本思考模型)】
難事--成果--行動提示
例子:清華演講-完成下個月清華大學演講-寄課綱及注意事項給演講主辦人
劃重點加工過程中四種事件處理方式:馬上丟棄,立刻行動,授權他人,放入行動提示系統
為方便記憶,作者把這四步用倒敘方式起了個有趣的名字【捅人利器】
捅:放入系/統【需分多步完成的納入清單系統,并安排工作計劃】
人:授權他/人【不需要親力親為的善于授權】
利:立/刻行動【2分鐘內可完成的立即去做】
器:馬上丟/棄【不需要做的馬上丟棄】
最后一步找出鏈接行動系統的工作中樞,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工具【我喜歡用滴答清單】統一收集拆分任務,定期梳理!
建立習慣需要一個過程,但重要的是先開始行動,請相信我當你完成了第一步收集的動作后你的大腦都會格外的清爽,親身經歷過!!
下期將繼續給大家分享作者的第三個好習慣,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