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朋友圈曬了吃咸豆花,立馬收到一堆朋友的批評,大概就是作為一只南方人,怎么可以吃咸豆花,明顯是一種對身份和立場的背叛。
可是我覺得咸豆花也挺好吃啊。
細嫩的豆腐帶著咸味,入口的一瞬間就喚醒了身體和靈魂的活力,而咸豆花里常放的蝦皮和紫菜,則有海產品豐富的口味,最適合一點一點的品。
喝一湯匙豆花,吃一口蝦皮紫菜,讓蝦皮和紫菜的鮮和豆花的咸在齒舌間綻放,這就是咸豆花最迷人的滋味了。
尤其是周六的早餐,懶懶的起床,磨磨蹭蹭的去加班前,更需要一碗咸豆花。
我記得中醫上把食物的味劃分為咸、甘、酸、苦、辛五種,而且認為不同的食味分別對應人體不同的臟器,即“咸入腎、甘入脾、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五味進入哪一臟,就會對那一臟產生相應的生養作用。雖然我一直覺得中醫有點像宗教,不過宗教也有宗教的好,腎這個東西,憋了一個晚上的水分,早上起來是應該得到優先照顧。
所以呢,早上喝咸豆花做早餐,也是很多中國人,特別是廣大北方的習慣了。
至于南方人喝的甜豆花,時間大多是下午甚至傍晚,炎熱的夏秋之季,老奶奶坐在陰涼處,招呼你拿上一碗雪白細嫩的豆花,加上紅糖水或是蜂蜜,你一飲而盡,涼意和甜美在心胸間蕩漾,也構成了南方人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我第一次在冷飲店吃到了布丁,我就覺得是冰凍的甜豆花。
以上,其實咸豆花和甜豆花,根本不會有戰爭,同樣都是喚醒身體和靈魂的美味,一個是在北方的早晨,一個是在南方的下午。就好像有句諺語:“早吃咸,晚吃甜,快活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