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總有家長苦惱,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呢?方法有很多種,最關鍵的我們怎么來運用這些方法,才能達到效果,對吧。所以,了解具體的操作方法之前呢,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先理解下面的幾點建議:
1、要有耐心。閱讀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培養好了,需要時間的積累。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每幅圖要讓孩子多看幾遍,一個故事可以多講幾遍,他們需要時間來認識與記憶。好的閱讀就是悅讀,不要讓孩子的閱讀帶有功利性。如果孩子閱讀是為了讓他達到某種目的,比如說為了應試應試,那孩子只會漸漸遠離閱讀。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先體驗閱讀本身的樂趣就好,慢慢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能力逐步提高了。
2、多多鼓勵肯定。孩子需要大人的愛和注意,特別是來自父母的。無論什么年紀的孩子,不管他看書是快是慢,都不要強調認字、讀懂、理解。而是要對于孩子閱讀行為的本身,多做口頭上贊揚,或者親親他、拍拍他,這些都能點點滴滴地表示父母對他的感情和鼓勵,從而培養他的閱讀興趣。
3、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都善于模仿,讓他們看到你在閱讀,勝過一遍又一遍的說教。父母經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時常交流一些書中的內容和讀書的心得,孩子便會覺得讀書一定很有趣,于是對書籍充滿著好奇,自然而然會在書的國度中流連忘返。如果父母不讀書,卻想讓孩子讀,他就會說:“你們都不看書,為什么要讓我看?”如果父母把閱讀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也會樂于讀書了。
4、不用過分強調看書的姿勢。孩子看書喜歡怎么舒服怎么來,躺在床上趴在桌上等等。他要躺在沙發上看書,你不許,他偏要,這樣一來二去,就造成了情緒上的對抗,還怎么看書呢?事實上有研究證明,舒服的環境,更容易讓人有閱讀的興趣呢。
準備工作
好啦,如果你在心理上認同上面的建議,用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閱讀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著手進行一些準備工作了。
1、為孩子準備一個“讀書區”。
多項研究結果支持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當環境中充滿讀物的時候,變得隨手可得的時候,閱讀就更容易發生。讀書區可以為是一個房間或角落,也可以是一個小書架。讓孩子可以隨意選取自己喜愛的書籍,旁邊可以配桌椅,也可以是舒服沙發或者厚地毯,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孩子可以放松自在地去閱讀。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這樣一個空間,孩子一定會有閱讀的欲望。
2、和孩子一起做一個閱讀計劃
建立閱讀計劃的第一步做好閱讀記錄。計劃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最一開始的時候,這個“閱讀記錄表”簡單到只需要3列,第一列寫好日期,第二列記錄時間,第三列記錄閱讀的書名或者頁碼,每天在后面打鉤就好了。有心理學研究證明,對勾符號是一個很好的視覺輔助工具,一個個連起來對勾更是能激發內在動力和成就感,可以大大促進孩子的閱讀欲望。等閱讀的習慣已經逐步養成,便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閱讀的計劃,比如一周看完一本書,或者這月看完曹文軒的系列書籍。需要注意的是,計劃的主體是孩子,從他想看的,有能力看的入手。
3、豐富孩子的讀物。
該買什么書么?首先原則就是買孩子喜歡的。這里要說明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書籍選擇不當,其實就是在抹殺孩子的閱讀興趣。往往我們家長在給孩子選書的時候,要么無趣,要么讀不懂,最糟糕的就是既無趣又看不懂。因此,從培養興趣的角度,首選買孩子感興趣的。孩子對自己喜歡的作者的書,往往認同度很高,會反復看,這個過程會不斷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體驗感。
假如內容還不錯,特別是公認的經典書籍或者是某作者的作品,如果有一個系列,不妨陸續添齊全。如果是漫畫類我們家長認為的閑書的話,有請不要心急,回憶一下我在之前就跟大家講過的幾點建議,要有耐心,不要太功利。可以買幾本他最想要的,其他的可以允許他在書店或者圖書館里看。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大,閱讀能力會逐步增強,自然就會往文字多、內容復雜的書籍上轉化了。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打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就更不會去看你希望他看的書籍了。
其次,要品種豐富。孩子讀書不像成人,如果自己選,往往是只讀自己喜歡的類型,不有意識選擇一些書補充自己的知識面,開闊眼界。所以給孩子買書,無論是天文地理,文史經哲,小說散文,漫畫繪本,都應兼收并蓄,豐富到家里的“讀書區”,在隨手可得的環境里面,沒準孩子就又發現了一條新的讀書路線。
再次,關于經典,國內外的都要有。每部經典都有多種兒童版本,我比較推薦除此之外,配一本沒有刪減的原汁原味的原著。通過簡單的版本的閱讀,激發兒童讀原著的興趣,感興趣了,慢慢去翻原著,這個過程中閱讀與思考的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欣賞水平也會得到鍛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認字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的時候,就強迫讀原著,那就適得其反了。
共讀時間
舒適的環境有了,想讀的書也有了,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跟孩子一起來享受一下閱讀的時光呢?再說,我們爸爸媽媽也是決心要樹立閱讀的榜樣呀,那共讀就是一種最好的活動了。共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朗讀,一種是默讀。
朗讀
大部分孩子在12歲以前,他的傾聽理解能力要比閱讀理解能力強,所以,父母為他們念書比他們獨立閱讀收益會更大。很多專家建議,同孩子一起閱讀,至少要堅持到他們小學畢業。
1、給孩子讀書的時候,語言要清晰、舒緩,具有感染力,以便孩子聽與學習;
2、要有一些肢體動作。不要擔心自己動作過于夸張,大聲讀出來,扮演角色、模仿主人公的口氣和語調,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加喜歡上聽你讀書。
3、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共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跟自己在一個方向看書,比如坐在懷里或者身邊,便于他識記看書的順序,進行模仿翻書頁;可以一邊讀一邊用手指指著一個個的字。
4、對于有一定識字水平的孩子,不用把整個故事或者章節講完,留點懸念。這不僅僅是電視劇的專利,也同樣適用于小孩子。他們會迫切想知道接下去發生什么,就忍不住自己去閱讀了。
4、創造機會,讓孩子給其他人講故事或者朗讀。如果家里有兩個孩子,還可以鼓勵大孩子給小孩子講故事。
默讀
1、每天挑選出一段固定的時間。比如晚上7:30~9:00間,選擇30分鐘作為家庭成員共同的閱讀時間。
2、營造家庭閱讀氛圍。這個時間不上網、不用手機、不說話,在輕松的氣氛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各自安靜地閱讀。
3、可以在讀完后輪流說說自己的讀書心得。
當然,不管是默讀還是朗讀,還可以在帶上一兩本書,在公園里,在郊外,在河邊,在清新的空氣中,在鳥語花香的環境里,與孩子一起讀上幾段書。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閱讀的世界,使讀書成為孩子的消遣活動。
其他的角度
除了閱讀本身,其實還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來激發閱讀的興趣。
1、讀書之余,帶孩子一起去看相關的電影或動畫片。這會讓孩子有進一步的直觀的認知。
2、鼓勵孩子自己創作一個故事,并鼓勵他們和身邊的朋友們分享這個故事。表達的過程當中,還能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帶孩子參加讀書會。有些圖書館、書店或者出版社也會定期組織兒童專場,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讀書會,讓孩子體會到通過閱讀,帶來的分享和交流的快樂。沒準還能認識到新的小伙伴或者找到自己的榜樣呢!
4、鼓勵孩子寫作。讀他寫的文章,把他的文章發到微博或者朋友圈里,大家的點贊和評論,也會給孩子帶來閱讀和寫作的動力。
(*??=$P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