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作家三毛,知道她,是在很久以前,了解她,卻是在很久以后。在這之前,甚至連她的那篇《撒哈拉的故事》,我都未曾買來讀過。很多次在書店徘徊,最容易看到的就是那一排排暢銷書架,三毛的書總是被放在其最顯眼的位置,但是我卻不曾一次翻開過,大概是因為她本人和她的作品被太多人宣傳過度,總之,就像上班的清晨和許多陌生人錯過一樣,我一次次地與三毛錯過,與三毛的作品錯過。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她與荷西的愛情,那時候并沒有如宣傳和自我想象中讓我感動,從此作罷。直到最近,當我再次在家里的某本文集里讀到她的那篇《夜深花睡》,我才真的被她與荷西的愛情所感動。荷西在失業快一年,兩個人過著幾乎山窮水盡的日子,他像一個初戀的大男孩一樣興致匆匆地給三毛買了一束長梗的百合花,卻并沒有得到三毛如小女孩一般的驚喜反應,三毛生氣地把花丟到了地上,轉身跑開,荷西就像一個孩子做錯了事被批評一樣,呆立在原地,當三毛回頭,看見荷西彎下身,把那給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來,她才明白荷西的苦心,就如三毛所說:“就算是一小束吧,那也是他的愛情”。
“一個清晨,我去了花市,買下了數百朵百合,把那間房子,擺滿了它們。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開全家的窗門,坐在黑暗中,靜靜地讓微風,吹動那百合的氣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
又是百合花的季節了,看見它們,立即看見當年丈夫彎腰去地上拾花的景象。沒有淚,而我的胃,開始抽痛起來。”
我終于明白,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之所以被很多人歌頌,大概是因為,無論是對生活的追求,還是對自由的向往,以及超脫塵世的勇氣,他們都有。
后來,讀到她的《如果我是你》,我真正地對三毛充滿了好感,一種莫名的親近感。一個不快樂、自卑的女孩寫信向三毛傾訴自己眼中的黯淡生活,三毛給她耐心地回信,沒有任何高談闊論以及空洞的說教,有的只是從實際生活著手,從布置房間開始,換上自己喜歡的窗簾,墻角置一個書架,買幾盆賞心悅目的盆栽,利用周末去學習語文、插花,去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學會寫札記,最重要的是在這些改變中學會欣賞自己,正如信中所說的那樣:“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是難以快樂的”。
“ 不快樂的女孩,你的心靈并不自由,對不對?當然,我也沒有做到絕對的超越。可是你如你信中所寫的那些字句,我已不再用在自己身上了,雖然我們比較起來還是差不多的。
如果我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對自我的期許與看重。將信中那些一串串的字句從生命里一把掃除,再也不輕看自己。
你有一個正當的職業,租得起一間房間,容貌不差,懂得在上下班之余更進一步探索生命的意義。這都是很優美的事情。為何覺得自己卑微呢?你覺得卑微是因為沒有自己的主觀眼光看自己,而用了社會一般的功利主義的眼光,這是十分遺憾的。”
讀完后,我就像是那個不快樂女孩得到安慰一樣感動和滿足,這種感動不同于對她與荷西的愛情的感動,我讀到了一個十分有涵養的人,真誠地、耐心地給一位朋友回信,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平等交流,如此溫情讓人動容的文字,任何一個感覺生活灰暗的人,讀完這篇文章,大概都能對生活有重新的定義,好的生活,并非一定要光鮮亮麗,在粗茶淡飯中一樣可以活得優雅精致。
三毛,何其瀟灑的一個人,一個真正追求愛情,崇尚自由的人,她的文字,細膩、坦率,讓人不自覺地對她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她用簡單的文字把她對生活的熱情,對自由的向往,傳達給她的讀者。每一個讀三毛的人,應該都有一顆追逐自由的心,羨慕她的隨性與灑脫。雖在車水馬龍的人潮間步履匆匆,時常感到疲憊不堪,但卻總能在三毛的文字里尋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讓一顆被現實禁錮的心,自由放飛。
一個人要經過怎樣的沉淀,才能達到能把一切看得通透,才能在舉手投足間顯露出一種耀眼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是漂亮的外表和各種名牌衣服、化妝品等的簡單累加,更多在于一個人的內在是否充實,是否對生活充滿熱愛,是否在即便最平凡的歲月里也能看到自己的長處,活出自己的本色。有執念,有信仰。從內在,到外在。
也許最重要的應該就如三毛所說,首先做一個欣賞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