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超老師認為,寫教育生活的重要性和意義,每位老師都知曉,但還是有很多老師寫不好教育生活。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問題不在于寫作能力不濟,而是教育生活太過于平淡了,毫無波瀾、起伏,少有沖突,能讓教師興奮、觸動、感悟,感覺不吐不快的元素不多。相信每一個老師都曾有過想和別人交流、傾訴、分享,要寫一點東西的經歷,可為什么堅持不下來呢?雖不能排除忙、累、壓力大等原因,還有一種情況是教師的感知力遲鈍了,這就需要刺激。所以,寫教育生活,要“經營”教育生活,讓教育生活豐富、精彩起來。
我仔細思索自己的教育生活,確實過于平淡,每天家、學校、教室三點一線,上課認真講課,下課專心批改作業,課間操用心帶操……平淡的日子無喜無憂,每天單調地重復著前一天的內容。偶然發生一兩件觸動心弦的事情,當時可能很有想法,恨不得馬上就記下來,可是一忙起來就忘了,等到再想起來,已經找不到當時的感覺,再寫味道自然也就變了。
吳老師認為,要經營教育生活,就要創造條件,學習新知識,接受新鮮事物開闊眼界。
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完全沒有終身學習、不斷充電的意識。自打六年前女兒出生,我便自動封閉了自己的學習“通道”,外出學習的機會本來就少之又少,加上近幾年疫情,更放縱了自己的惰性。上學期,學校出資給班主任們報名了“教師成長大講堂”,一位位教育專家或者優秀一線教師,從“信息化教學”、“云家長會”、“雙減之下,寒假作業的布置”、“班級學生自主管理初探”等方面做了詳細生動的講解。領導給每位班主任發了精美的筆記本,要求大家及時學習,并認真做筆記。我有些不屑一顧,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學習?所以自作聰明地把視頻打開,調至靜音,任視頻自由播放——因為視頻會在后臺計時,然后抽時間抄抄別人的筆記,兩相無事。
突然有一天,我又一次在包餃子時打開了視頻。因為實在無聊,這次我沒有關閉聲音,結果給我的觸動特別大。記得當時是馮志蘭老師講的“溝通從心開始,家校合作共贏”,她把家校溝通總結為三部曲:溝通內容多元、溝通方式多樣、溝通階段明晰。馮老師認為,良好的溝通,會讓父母成為教師最大的盟友,溝通方式很多,最好的是點面群體溝通。和家長溝通前要全面了解,溝通時要多維立體,溝通后要持續跟進……等等。可以說讓我如醍醐灌頂!平時總是擔心和家長的交流,怕遇上不好交流的家長,現在想來是因為自己準備不充分,總打無準備之仗,自然每“戰”必敗。
所以,隨時學習、及時充電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