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濃縮筆記 | 羅輯思維:怎樣成為一個高手

“花時間死磕、自虐,就能成為一個高手”,這個理論并不符合大量的社會現實

怎樣成為一個高手?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

1. 練習


練習的基礎不是初級入門,而是套路。什么是套路?就是把前人已經搞明白的知識,抽象成一個非常簡潔的東西(知識罐頭),后人拿來直接用。

套路有兩種來源:

  • 前輩總結出來的經驗(教科書上很可能是沒有的)
  • 概念(教科書上有的)

正確的練習方式,就是有針對性地重復練習。把大的知識體系拆碎成一個一個小模塊(也就是所謂的套路),然后分頭去練。但是,光有套路還不夠,還得要反復不斷地練習(人之所以能學會一樣東西,是因為神經元在物理狀態上被改變了,產生了溝回,而要使神經元的物理狀態改變,必須通過反復的刺激 )。

2. 刻意


所謂的刻意,就是:

持續地做你不會做的事。
持續地做你不會做的事。
持續地做你不會做的事。

心理學家把人的學習狀態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學習的本質就是永遠讓人不舒服,因為你是在努力地逃離舒適區。

  • 舒適區:什么都會,待著特別舒服
  • 恐慌區:什么都不會,一臉懵逼
  • 學習區: 有一定挑戰,讓人感到不適,但還不至于恐慌
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如果暫時做不到“一天不進步,渾身就不舒服”,那么讓自己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這樣至少能被動地脫離舒適區,進入學習區。好的學習環境,特指能夠提供即時反饋的環境。

3. 換個角度看如何學習


信息,是一堆瑣碎的東西。而知識,是瑣碎的信息之間互相形成關聯之后,形成的系統。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新東西和自己原來的知識結構縫在一起,形成知識互動。(所以,當你在網上看到一篇好文章,想把它收藏到云筆記中的時候,一定要在收藏前,給這篇文章做個批注,記下你的心得,哪怕只有一兩個字。因為如果不這么做的話,收藏的內容就不會跟你原有的知識結構形成關聯)

總結


1. 學習的本質就是讓人不舒服。(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了信息的極大豐富和生活的極大便利,讓大多數人放棄了學習。一個殘酷的真相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學習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

** 2. 學習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刻意練習**。(持續不斷地做你不會的事,并用套路重復練習)

** 3. 高效的學習,需要及時地獲取反饋**。(所以,邊做邊學是掌握一項新技能最快的方法)

** 4. 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新東西和自己原來的知識結構縫合在一起**。(所以,閱讀時一定要做筆記、寫批注,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系統的一部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