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跑步,估計體會過退著跑步的感覺。當然,你也可以在走路時試試后退這種感受,這里我說的后退走路,是指在安全場所,比如操場,體育場地,人行道。
習慣了早上慢跑,偶爾會后退著小跑一會。但是,明明知道身后沒有人,地面很平坦,絕對確保安全,可是很難堅持30步。一般后退10步尚可以,堅持20步就忍不住回頭看,再次確認OK沒有問題,才敢繼續退著走。
這實在太折磨人,不是因為不能,而是不敢,時刻擔心背后突然遇到什么阻礙,哪怕感覺有一根針也會絆倒自己。
的確,我們此刻簡直不能相信自己。
這種后退走路的體驗,很容易實踐,你可以試著做一下。作為一個極好的心理體驗活動,這對于我們認識世界、理解別人、感悟生活,非常有益。
為什么我們后退著走路堅持不了多久?
這涉及運動覺的問題,心理學告訴我們:
運動覺又叫動覺,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關節中。身體運動時動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沿感覺神經經過脊髓后索上行,再經丘腦最后到達中央后回產生運動感覺。視知覺、觸摸覺、言語動覺的產生,以及身體運動的進行,都需要視覺、觸覺和言語聽覺與動覺的結合,以及動覺提供的反饋信息。所以動覺在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這段話告訴我們,視知覺與運動覺密不可分。當我們正常走路或跑步時候,身體向前運動是沒有問題的,后退著走路與其唯一區別,就在于視覺方向相反。
這有些類似蒙著眼向前走路,明知道前面平坦,人畜無害,可很快就會停滯不敢前進。當然蒙著眼睛走路還涉及平衡覺問題,走著走著會走歪了,不少景點就有蒙眼前進摸福字之類體驗。
正常向前運動時,視覺與步伐方向一致,都是向前的;后退著運動時,腳步是向前面方向的,而視覺卻是朝向后面方向,類似蒙上了眼睛。順著走舒服,退著走難受,當然首先是看不見腳下方向的原因。
這告訴我們,眼睛要向著走路方向看,關注點要投向前方,視線要向著未來,目光應盯著遠方,如此方才走的持久走的舒坦。
最壞的情況就是,目光總是投向過去,視野走不出曾經,路在腳下眼睛卻盯著昨天,這樣難以走順路,甚至不敢走路,導致退縮在過去體驗里走不出。
生活中一直倒退走路的人當然沒有,可是留意周邊的人,很多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抱怨家庭出身,指責父母不好,認為受到過多不公正對待,把自己失敗遭遇放大成為悲慘。象征意義看,這些人其實就在倒退著走路。
心理學認為,抑郁狀態的人根源就是走不出過去的人。這些人與我們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步伐與視線方向不一致。
我們也會遇到挫折困難,也會陷入舒適區不愿意出來,習慣過去的行為模式,可是面對生活挑戰,我們會正視現實,努力向前看,讓我們腳步配合視線一起前進,即便慢些也是向著前方走。
可是陷入抑郁狀態的那些人們,腳步看似也在努力前進,可是由于目光總是盯著過去,焦點聚焦在昨天,于是正向前進就變成后退著前進。巨大的痛苦、恐懼、焦慮,使得腳步越來越慢乃至停滯不前,走三步退兩步,甚至開始走回頭路。
昂首挺胸,闊步朝向前方,這叫前進,表現為預期很清晰,方向很明確。反之,雖然看似也在朝前走,可是卻背對著前方,倒退著去走,這叫逆行,表現為沒有預期,方向錯誤,看似在前行,終會舉步不前。
可見,人的生活有預期,向前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方向正確,才可以與腳步同頻向前。
作為后退走路的體驗,還需要思考的是,為何明明知道后退安全卻還是做不到安心后退。知道做不到,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發。
首先對于普通人來說,說明知道做不到是多么的正常。如同我們常說的知道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是吐槽,正是生活寫照。(寫到這里,我默默點贊認同,不能不點頭同意)
倒退著走路,我們知道這很安全,這是道理上的認識,也是知識上的認知。但是人不是知道道理就能做得到的動物。
因為道理是說給別人聽的。道理來自哪里,仔細想的話,無非來自別人總結、研究歸納、邏輯推理,而這些共同特點都是主觀創造出來的。看似客觀真理般的道理,其實都是主觀倒推出來的結果,好比有人說成功了放個屁都是香的,失敗了再多輝煌都是過錯。勝者為王敗者寇,多么直指人心的結論(悖論的是,這段話乃至整個文章也是個主觀產物,呵呵)
因此,講道理最保險,可以站在制高點上指向別人,如同那些道德衛道士們。這是一個非常容易上癮的事情,也可以理解那么多愛講道理的人,尤其當我們成為學齡孩子的家長后。
其次要明白人是心理動物。心理活動時刻變動著,想法也會因情緒導致變化莫測,捉摸不定。后退著走短短一段路是如此困難,不是身體生理原因,根源來自心理因素。除了上面說的心理方向預期困惑,還有就是心理不同于道理。心理好比是海洋世界,波濤起伏,道理如同一葉扁舟,唯有自己嘗試著去駕馭這艘道理小船,掌握平衡了,才會把道理變成心理受益者。
家里老太太身體不好,走路蹣跚,偶爾上下樓梯,全憑借自己力氣慢慢挪步。我們不放心,想攙扶老人家,認為這樣最安全,最可靠,她總是擺擺手,直白說扶著你們走路我不踏實,讓我自己來。
道理上認為確定無疑的,心理上可能大相徑庭。
行勝于言。說到做到雖然不容易,不是說我們就無能為力,一個有效辦法就是如同后退走路,多練習多嘗試。我在退著跑步時,不強迫,多練習,多回頭,多體會,把后退跑作為正常跑的有益補充,讓身體體驗不同尋常的感受,促進運動器官協調,有利于鍛煉身體這個根本目標就好。
記住目標不變方法變,無論正著走,還是退著走,只要堅持走走走,有利于目標實現,那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