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老資格的偽球迷,雖然我完全看得懂什么叫越位,還能對很多大賽如數家珍。不過我依然還是偽球迷的原因是我?guī)缀醪话疽箍礆W洲聯賽,頂多看看冠軍杯,我看球的大部分時間都貢獻給世界杯歐洲杯兩大賽事,既然是大賽狗,當然不敢自稱球迷。
94年的美國世界杯是我的世界杯啟蒙,我突然開竅般地領略了足球比賽的魅力,很多之前看不懂的東西、不認識的球星也神奇般地看懂了認識了,而且從此給我提供了一個話題讓我后來收割一個小男友和一個……哥哥,嗯嗯,我是早戀界的先鋒,就不說那是幾歲了。開幕式上找了一位長得像俠膽雄獅的歌手唱主題曲,曲名為《綠茵金輝》,于是央視的直播專題也就以此為名。這首歌不夠經典,沒能流傳開來,特別是前有《意大利之夏》,后有gogogo alei alei alei,更加容易被人遺忘。但我還奇跡般地記得副歌的一點旋律,這大概是初戀的好處吧。
這屆比賽的記憶點簡直不勝枚舉,一個較大的槽點就是在美國舉辦。是的,美國,美國人民根本不愛好這項叫做soccer的運動,他們更鐘愛football,他們的football是我們稱為美式橄欖球的運動。美國的球場很有意思,都叫各種碗,什么棉花碗玫瑰碗,不知道是不是從他們的football 超級碗引申來的。
雖然老美不熱愛足球,但東道主當得不含糊,小組出線進入了16強。事實上美國人在足球運動上水平一點都不差,至少從94年起都總能打進世界杯決賽圈,還幾次進入16強,更在02年進入八強(媒體采訪美國觀眾時得到了“原來我們還有一支球隊,祝賀他們”的回答),真是讓無比熱愛足球、堪稱擁有世界第一球迷的中國人民情何以堪。
美國觀眾不愛沒關系,收視靠歐洲人,于是該屆世界杯的比賽幾乎都安排在了中午進行,只為方便歐洲觀眾可以在晚間舒舒服服地看球。對大洋彼岸的中國觀眾幾乎沒啥影響——是的,我們早習慣半夜看了。美國的夏天無比炎熱,這也造就了最熱一屆世界杯。
天氣炎熱并沒妨礙經典場面誕生。東道主美國隊就貢獻了一場,爆冷戰(zhàn)勝了哥倫比亞——開賽前最炙手可熱的球隊就是哥倫比亞了,鑒于在南美洲預選賽里雙殺阿根廷凈勝球7個(其中一場是5-0),有夸張的媒體甚至評論說哥倫比亞參加本屆世界杯只是來辦理領取大力神杯的手續(xù)。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哥倫比亞第一場就輸了,第二場對美國,足球豪強對不起眼的不熱愛足球的東道主,這還不如砍瓜切菜一般嗎?結果埃斯科巴的烏龍球和美國隊的爽利反擊使得哥倫比亞夢碎,這個最大熱門成了第一支出局的隊伍,這個結局還釀成慘劇——踢進烏龍球的埃斯科巴被本國球迷槍殺,使得哥倫比亞無比悲情。
本屆世界杯是第一次改變計分方法,打贏可得三分。此舉是為了鼓勵進攻,因為90年世界杯防守成風使得比賽無比沉悶。同時本屆比賽也是最后一次有24支球隊參加的比賽,后來就改為32支球隊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24隊,分6組,4個成績較好的小組第三可以出線,這樣可以把懸念保留到最后一刻。還有另一個原因——意大利隊就是小組第三出線的,可怕的小組四支球隊三輪戰(zhàn)罷統統積4分,倒霉的挪威因為凈勝球墊底出局,意大利小組第三涉險過關。這不是意大利的最驚險時刻,事實上他們一路上都是磕磕絆絆的,卻最終走到了最后,貢獻了本屆世界杯最經典的場面之一,同時也是最悲情場面吧。后面再說。
小組賽不乏精彩的比賽,第一場就出現爆點。衛(wèi)冕冠軍德國隊對玻利維亞,后半程玻利維亞派上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埃切維里,結果3分鐘后此人就因嚴重犯規(guī)被紅牌罰下,而且下一場也上不了,秘密武器等于徹底廢掉了。最終德國隊1-0獲勝,打進94世界杯第一球的就是我喜歡的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了,這算是我喜歡的第一個球員。
小組賽值得一說的還有俄羅斯人的瘋狂表現,他們6-1大勝上屆八強的喀麥隆,薩連科一個人就進5球,不過他的瘋狂也就到此為止了,俄羅斯隊還是小組賽淘汰出局。但是憑借這場的瘋狂進球,薩連科最終獲得并列的最佳射手。不過他本人后來似乎也跟這屆杯賽的表演一樣,曇花一現了。
強隊阿根廷不出場說不過去,這屆杯賽是馬拉多納參加的最后一屆世界杯,但是卻以一個非常不光彩的結局離開了杯賽——興奮劑。有馬拉多納的阿根廷先是大勝同組的兩個對手,但是馬球王離隊,最后一場就輸給了保加利亞。彼時保加利亞還沒顯山露水,誰知道后來他們大放異彩呢。而失去了馬拉多納的阿根廷群龍無首,1/8決賽輸給了另一支東歐球隊羅馬尼亞,很悲壯地離開了賽場。
令我印象深刻的小組賽其實還有德國3-2對韓國。那時候的韓國隊看起來還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們被強大的德國隊進了3球之后,依然靠著拼命三郎的架勢死命扳回兩球。那時候我是真心尊敬這位亞洲鄰居,不知是我只看到了正面,還是8年后他們變了,總之,在我心中,94年的韓國雖敗猶榮(他們打平了同組的西班牙和玻利維亞),02年已經完全不是同一支隊了。
進入淘汰賽,賽前被看好的強隊紛紛過關只除了阿根廷,八強變成巴西對陣歐洲七強。你問我英格蘭法國怎么了?不好意思他們根本沒進決賽圈,這屆杯賽沒他們。
淘汰賽大都很好看,不過我的記憶點保留不多,比如意大利憑借巴喬每場一顆金子般的進球跌跌撞撞闖進決賽的過程,就沒在我腦海里留下太多印記,倒是讓我熟悉了中后場的很多人,特別是我爸很喜歡的巴雷西。強大的巴西隊留給我印象的只有羅馬里奧的腳背墊射,還有貝貝托搖籃曲歡慶動作。最精彩的淘汰賽就是巴西3-2荷蘭,強推,如果不耐煩可只看下半場,因為要命的5個球全是下半時進的。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德國被保加利亞淘汰的比賽,真是大爆冷門。保加利亞不但上演逆轉,而且當家球星斯托伊奇科夫的一記直接任意球弧線入網無比驚艷。德國被淘汰我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四年后同樣被擋在四強之外,讓人隱隱覺得其實并不冤。
最終黑馬保加利亞獲得了第四名,而第三名是瑞典隊,沒想到吧。這兩支球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最終成績,還各有一顆任意球。在央視某次評點最佳進球的節(jié)目里,入選十佳的有巴喬的捅射、羅馬里奧的墊射、克林斯曼的轉身抽射、斯托伊奇科夫的任意球等,當然還包括沙特隊奧維蘭那技驚四座幾乎可媲美馬拉多納經典進球的進球——連過數人射門得分。但奧維蘭的精彩表現只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就是瑞典的戰(zhàn)術任意球,我還清楚記得央視給予的標題是《布洛林——任意球不任意》。但當時還不怎么懂得技戰(zhàn)術的我,完全沒看出來這個球的經典之處,一個人出現在人墻旁邊近距離一踢,球進了,哪里好看了,哪里比得上大力遠射和連過數人了?直到4年后,英阿大戰(zhàn)中阿根廷復制了這一任意球戰(zhàn)術,才讓我恍然大悟看明白了這個布局的精妙之處。
兩大黑馬沒能黑到最后,決賽是巴西對意大利,場面并不精彩所以正賽不看也罷,雙方的箭頭羅馬里奧都被重兵把守,結果120分鐘踢成0-0,不得不進行點球大戰(zhàn)。這也是唯一的一次要用點球決出冠軍。意大利隊第一個罰丟點球的是最沉穩(wěn)的老將巴雷西,罰失后他傷心地哭了。雙方門將都很神勇,各自撲出一個點球,但帕柳卡再神勇也挽救不了賽果,意大利4罰2中,巴西4罰3中,意大利的千斤重擔都壓在最后一個出場的巴喬身上。然后就是那個經典場面——一腳轟天炮以及為人津津樂道的憂郁迷人背影。其實,就算他不踢飛,如果巴西最后一個球進了,意大利也照樣會輸。不過這樣的話大家就少了一個談資。
最后我要說,雖然塔法雷爾和帕柳卡都很棒,但我心目中的最佳門將是比利時的普雷德霍姆。(完)
PS: 不保證記憶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