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你要去印度啦?臥槽,不要被強奸哦
地圖,瀉藥帶夠啊哈哈哈哈
干了這碗恒河水,來世還是好漢!
這是我在去印度之前聽到的朋友們對我說過最多的話,大家都是在開玩笑啦,不過還是可以看出大家對印度的普遍看法,強奸、落后、臟亂以及恒河里漂浮的尸體。
我為什么要去印度?一開始我并不是選擇的印度,我想選的是土耳其,土耳其的琉璃燈真的很吸引我,無奈歐洲的項目相對較難申請,后來參加過AIESCE的南部大會,聽過去了非洲的同學的分享。我想,別人不愿意去,不敢去的,越有偏見的地方,我越想去,去看看,中國人無時不刻對印度人的調侃,到底是不是真的。
說實話,在去之前,我以中國人對印度的普遍認知把所有我會遇見的情況都想了一遍,在YouTube上也搜索各種關于印度的視頻,每天查看新德里的天氣,媽媽每天都會提醒我印度熱死人了怎樣怎樣的,以及聽說印度廁所沒有廁紙,印度的街邊食物很臟,印度人會強奸不論男女。
可是我不害怕,因為我盡量把自己對此次6周的行程想象成一次修行,一次艱苦的體驗,所以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帶了大量藥物,腸胃藥物占絕大部分,54包那種小的手帕紙巾,避孕套就...難道要被強奸前說wait!Use this first!算了沒必要。
請注意,這些都是我去之前的想象。
7.15早上10點我乘坐飛機從白云機場起飛,中間經過吉隆坡轉機,晚上印度時間11點(北京時間7.16凌晨1點)到達新德里機場,請注意,印度時間比北京時間晚2小時,接下來我所說的時間都是印度時間。由于提前已經被告知由于我抵達時間較晚,當地德里理工的AIESEC分會不能來給我接機,我必須在機場度過我在印度的第一晚。我從沒想過抵達印度的第一個晚上我就要一個人度過,而且,是失聯的狀態。
印度的機場WiFi要有印度的電話卡才能連接,我只能通過機場的付費電話跟明早會來接我的男生打了一分鐘電話,跟他說,我明早七點半會在3號門等他。然后,那晚,我不敢睡,知道三點我撐不住了,找了一塊空地,腳挎著行李箱,枕著書包,半睡半醒地度過一晚。我承認,我當時是慫了,后來我才發現機場里隨處躺下睡覺的情況是很普遍的,但是畢竟,這是在他們國家。
關于我的住宿
第二天上午10點我才被接到我們的住宿,是一家公寓,先放幾張圖
我住在三樓,這是我們外面的客廳,一開始住在我們這一層的志愿者還是很多的,平時大家都會在大廳里聊天,我們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也玩的很開心。那扇門就是我的房間,我忘了拍房間的照片,就是一個普通的房間,然后加了一張單人彈簧床一起住了三人。斷電是經常的,沒有熱水,wifi極差。慶幸的是有個老式空調,很老式那種,當然遇上停電,就真的不能忍了。大部分的房間都是這樣,其實我更希望能住Host family寄宿家庭,畢竟這樣更方便我融入當地人。
這是我們的廚房,一開始我們只能用電熱爐,煤氣爐實在一個多星期后房東才給我們搞來的,雖然一開始看到這個廚房我們沒有多大的期望,不過很慶幸的是還至少,有個冰箱。爐、盤子、冰箱,是這個廚房的所有,剩下的都是我們自己去解決。
雖然聽起來我像是在吐槽我在印度的住宿有多差,但其實我在來之前就做過心理準備,所以我還是盡量地去調整我的心態,去忍耐忍受。
雖然后來回國之前去了德里大學分會項目的一個中國朋友的公寓,同是220美元6周的住宿費,差別也是不小...這也是我對德理理工分會不滿的一部分。
關于我的出行
我在印度的出行工具最多的是以下兩種
第一種:Turk Turk 突突車
這種突突車基本上等于中國的電動三輪車,大家也沒少聽說傳說中的這種車,一開始我以為只有在印度才有這種車,后來看了其他去東南亞的同學發現似乎在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這種交通工具。但是我不知道的是在東南亞其他國家的突突車,是不是跟印度的突突車一樣,開掛。印度的突突車后座核載人數為三人,還有打表,但實際上,你想坐多少人坐多少人。我坐過的突突車記錄是包括司機在內總共8人,司機兩邊各坐一個,后座擠四個,大腿上再抱一個。但是我依舊相信,這不是最高記錄,我始終相信他們可以在車后再站兩個,只是我沒遇上。突突車的價格,其實我很難說出一個正常的價格,畢竟,取決于你會不會砍價,以及坐上這輛車的人數是多少,但是還是很實惠的一種交通工具。第一次去印度的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都會在上車前問司機“how much”,司機就會給你開個價,之后你們再互相砍價。其實這種方式砍到最后司機還是會收的比本地人貴,而且部分司機還會開天價,比合理價錢翻上三四倍,這時候你就該扭頭就走,尋找下一輛突突車,畢竟大街上滿滿都是突突車。所以到后期,我基本上就是直接跟司機說目的地,直接上車,不問價錢,到達目的地,該給多少合理的價錢就直接給多少。當然,這也是得慢慢坐熟了之后才會知道合理的價錢是多少。有些突突車司機還會改裝自己的車,把各種燈管裝在車上,然后整輛車就會閃閃發光,還會播放各種夜店那種風格的音樂,然后然后坐在車上的乘客就會不由自主地嗨起來。前面有提到一輛突突車能塞進八個人,這放在中國,一踩油門就出事了吧我覺得,然而印度的司機車技讓我無比崇拜。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有路就能走,有車就能飛。交通規則?No~喇叭和剎車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種:地鐵
我所在的城市畢竟還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地鐵還是有的。看見了嗎,印度的地鐵就意思意思給你畫條黃線,并沒有什么格擋以及保護,我也從沒看見有任何地鐵工作人員在現場說什么“往黃線后站一站”,所以每次我坐地鐵看著地鐵開進來,想著要是有人在我背后推我一把就GG了。相對來說印度的地鐵的價格比中國便宜不少,一兩個站可能就一塊人民幣左右,
地鐵的衛生做的也很好,這里說的好是相對中國人對印度臟亂差的印象。我對印度地鐵很滿意的一點是在每一個地鐵站外面都有公共廁所,雖然需要付費,5毛人民幣,但是,至少我感覺很便民。我在廣州生活了三年依舊不知道哪個地鐵站能夠提供公共廁所給市民。
這張照片是我在某個地鐵站車來了之后我一看陣勢實在不敢上,回頭拍了一張照,其實這種情況在北上廣并不少見,甚至天天發生,不過在異國他鄉特別是印度被這么擠還是有的慫。
這里再順帶說一下印度地鐵的頭兩節車廂是Only ladies的,從這也可以看出印度對于女性的保護和尊重也在慢慢的改變。并且每一節車廂都會有lady seat,印度女性如果發現男人坐在這些位置上,直接就上去讓他滾蛋。也許確實,在印度某些偏遠甚至貧窮的地方,對女性的保護和尊重確實不夠,國外的媒體也喜歡對此進行放大,導致外國人對印度人的警戒性很高,但也不能完全忽視他們的改變,至少我還是看見了一些好的地方。
你在印度進入地鐵站之前,任何一個地鐵站,你都必須過一道安檢。印度的安檢其實很認真,行李也要另外通過安檢機,并且安檢全部由警察負責,荷槍實彈。上圖是男性通道,在左邊,還有一個女性獨立通道。
以下是不常用的幾種:
1、Uber
在印度如果是長距離的出行的話,uber是比突突車更加實惠的選擇,不少中國人在印度很喜歡叫Uber,因為有小伙伴一起share的話價格比國內便宜很多。
2、摩托車
我在印度并沒有通過摩托車出行,因為在印度并沒有摩的這種職業,大部分摩托車都是私人的。可以看出的是,印度男人很喜歡摩托車,很少會有看到女性騎摩托車,所以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種帥氣的男性摩托車。從各種各樣的印度電影也可以看出印度人對摩托車的鐘愛。
3、公交車
印度的公交車至今依舊是人工售票模式,并且班車時間不固定。我在新德里并沒有通過公交車出行,因為我覺得搞清楚他們的時間和停靠車站實在是太麻煩了,相比之下坐地鐵是比較方便的。上圖是我們去默納利的時候乘坐的公車,默納利是喜馬拉雅山脈下的一個小村莊。駕駛室和車廂是有隔離的,乘客有沒有上車司機不會很清楚,全靠售票員一個哨子。乘客上車或者下車完成后售票員會吹口中的哨子“嗶”一聲,司機就關門踩油門了。隨后售票員會慢慢挨個跟乘客收取門票,1-2元人民幣。
3、火車
火車可能是中國人最向往也是感覺最神秘的交通工具了吧,一提到印度火車滿腦子都是火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掛著人。在去瓦拉納西的時候,也就是去看恒河,我跟朋友乘坐了火車,也是滿懷著跟隨印度人掛火車的心情。不過可惜我們沒有遇上,可能我們身處首都新德里,乘坐的火車比較“高級”。雖然火車掛滿人沒有遇上,但是個人掛火車還是完成了,如下圖
印度的火車的門,確實,是可以開的!感覺還是很爽的!我一直不理解,地鐵沒有防護,火車門不鎖,印度人這種對安全的自信,是怎么修養形成的!
外國人購買火車票,需要去火車站有一個專門的外國人售票廳,外國人不能跟本地人一樣在網上訂票。印度火車有分幾種,普通硬座,空調硬座,sleeper(硬臥無空調但頭頂有小風扇),AC3,AC2,AC1,AC即空調。我們買的是AC2和AC3,AC3跟國內的硬臥幾乎一樣,就是一個車廂分隔成三層,AC2就是分隔成兩層。AC3一百塊左右,sleeper和硬座就更便宜了。車廂內會有公共插座提供充電,也就不會出現國內車廂內叫賣充電寶的情況,列車內的水和食物也很便宜,跟街上無多大差別。
關于我的食物
我曾經問過一個印度人,“Indian do not like vegetable?”
他給我的答案是,“We put everything in curry”
這是對傳統印度食物的很好的概括。
這是我在一家餐廳吃的一個大套餐,我個人覺得這個基本上可以概括印度傳統餐飲,是概括,印度人也不是每一餐都是這么豐富,有時也就兩三種而已,我自己一個人其實也吃不完。
每一餐必不可少的,必須是中間的烤面餅,這是他們的傳統主食,就像中國南方人的米飯以及北方人的面。還有一個就是上方的咖喱,其實面餅加上咖喱,就是印度人最簡單的一餐了,如下圖,這是我在路邊攤的一餐。
別以為很單調,印度人會做各種各樣不一樣的咖喱。
回到上一張圖,左下是辣椒,雖然咖喱本身就挺辣的,不少東南亞國家以及處在赤道上的國家,氣候炎熱,仍然中意“辣”這種口味,作為一個口味清淡的廣東人潮汕人,我剛開始過去的時候也是有點接受不了,后面也慢慢習慣了。左邊是米飯,印度人也會吃米飯,但不是主食。他們的米是長米,適合用來做炒飯,煮粥的話需要熬得比較久。左上為類似酸奶的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不過能夠緩解辣的感覺。右上是紅豆咖喱。右邊,每餐必備,洋蔥。洋蔥是我認為所有印度傳統食物中唯一獨立出來可見的蔬菜,我在中國是不會單獨吃生洋蔥的,去了印度才感覺洋蔥配咖喱其實挺美味的,而且洋蔥其實是一種很健康的食物。右下就是一個大糖塊,他們的甜點吧,我不喜歡。
再提一樣東西,當你在印度無論什么地方吃飯只要是印度餐,他都會給你一個小碟,上面放著切好的洋蔥,旁邊還有另外一樣東西,檸檬。一開始我一直以為他們給我的檸檬是用來調味的,其實這樣也無可厚非,但是當后來有一次吃飯我看見一對印度夫婦在飯后,擠出檸檬汁,在手上然后進行搓洗。我才發現印度人是用檸檬來清洗飯后的雙手,去除手上的油膩。
下面展示幾樣能在街邊常見到的街頭食物
這種東西叫momo,什么momo,不就是小籠包嗎,介于餃子和小籠包之間,沒什么介紹,一個幾毛人民幣這樣。
在街邊的夜市你會經常看到這種宵夜攤,一大個鍋上面擺滿了各種食物。鍋的中間是炒粉炒面,面很一般,因為看出來是炒好放了挺久的,盛到碗里后還會加上各種醬。一份3-4塊人民幣。
看到右邊那些黃色的球嗎,那是我覺得很有趣的食物,Pani Puri,炸面球,我想不出它是怎么制作出來的。怎么形容呢,皮很薄很脆,中空。吃的時候用手握著,用拇指一用力在球上按出一個孔,通過這個孔,往球里面塞土豆泥,然后,往孔里面倒入不知道什么做出來的酸湯,最后一口悶,神奇的感覺。一個不到一毛。
鍋的周圍擺的一層層那是土豆泥塊,Aloo Tikki, 吃的時候他會幫你把土豆泥塊再次搗爛然后加上各種醬和調料,不同攤有時候會有不同的味道,一份也是3-4塊人民幣。
這就是土豆泥,是我比較喜歡吃的一個攤,剛好在我住的地方附近的地鐵站門口。
Lassi,我稱之為印度酸奶,他們把發酵過的酸奶(盆子里的),然后再加上應該是牛奶吧(盆子里的),還有糖,放在一個罐子里(盆子后面那個),然后用一個圓形的篩子,在里面攪拌,最后倒在外面那些磚紅色的陶瓷碗里,口味獨特,一份3塊人民幣,你可以把碗帶走,因為碗根本不值錢~
碳烤玉米,遍地都是,一根一塊或兩塊。他們喜歡把玉米烤黑,幾乎七成是黑的,然后用半顆檸檬,蘸一蘸糖粉,在玉米表面刷,所以你吃的時候就會又有香烤的味道,又有酸甜的味道,不過有時候烤的太黑會有苦味。
圖一油炸面包,圖二大油鍋炸雞肉,印度人鐘愛油炸食物,曾經看到一個新聞印度政府為了針對印度人喜愛油炸食物這一現象,計劃研發回收食用油轉換成燃料。
重點提一下雞肉。雞肉,我在印度的6周,99%的肉類食物,都是雞肉,這跟印度的宗教是掛鉤的。印度教不吃牛肉,穆斯林不吃豬肉,所以餐廳里提供的肉類只提供雞肉。他們分兩種食物,Veg素食,No veg即雞肉,穆斯林還會要求是halal食物,就是“清真”。
街邊隨處可見的雪糕車,價格中等,跟國內差不多,反正我吃了沒事哈哈
這也是街邊隨處可見的,的,的,賣水車吧,兩盧比會給你一杯白水,是不是涼白開我就不知道了,我喝著也沒事。如果你給10盧比,你就可以獲得一杯壓榨一個小檸檬加上糖粉的檸檬水。
“chai”我稱之為印度奶茶,可能是奶和茶的種類不一樣,有一種獨特的口味,10盧比一杯。街邊,小店,火車上,都會叫賣,印度人的日常飲料。
Indian bitter,我覺得叫它食物也不對,叫它零食也不對,不過也是隨處可見。你會看到印度人隨隨便便就放進嘴里然后嚼的很開心,但是我建議不要隨便嘗試,因為真是一種奇怪口味,他們會把各種東西,我也不記得各個是什么,放在一片葉子上,然后包起來。我嘗試過兩次,第一次他把所有東西都放進去,包括煙草,旁邊的印度人還一直跟我說“tasty tasty”我咬了一口,如嚼干柴,我的小伙伴也跟我一起嘗試了,我們轉頭就吐掉,“this is the worst food I have ever try”他們說。第二次在另一個地方我特意跟他說“No tobacco please”,這次嘗起來還是甜甜的,畢竟加了蜂蜜和椰子醬。
其實我現在想起來還很搞笑。剛到印度的時候,我不時就會看見一血印度人嘴里嚼著什么,然后突然吐出一口紅色的東西,嚇得我以為,唉喲臥槽印度人牙齦出血這么嚴重。后來經過一番了解,才知道印度人會食用檳榔,咀嚼之后要把殘渣吐出來,就是那些紅色的汁。也就是上面掛的滿滿的那些,上面部分還有咀嚼煙草。如下圖,我都買了點,本來想帶回國的,不過怕安檢不給就丟在酒店了。
By the way,印度的大麻是很純的。
好了以上已經解釋了一些我在印度常見的食物,可能我有提到一些不建議嘗試的東西,請忽略,不去嘗試?來印度干嘛哈哈,除了大麻和煙草。
你以為我的日常食物就是這樣,NO!
我住的地方樓下就只有一家餐廳,走個一公里到大馬路才有超市,再走一公里才有subway和蛋糕店咖啡廳。所以有時候不想出門,就會叫樓下那家餐廳的外賣,餐廳叫Chinese food...個頭,不過炒面還是可以的,就是咸了點,每次我都得特別提醒less salty and less spicy,結果還是一個樣唉。由于我經常叫他們家外賣吃到老板已經認識我也知道我住的哪間房了。后來實在吃他們的食物吃膩了,我就會自己在公寓的廚房煮東西吃,舍友們也會經常會在公寓煮各種各樣的食物。我們的食材只能去門口的超市買,面包、蔬菜、牛奶、果汁、酸奶、雞蛋、面、以及雞肉,超市不會提供生肉,全部都是熟食肉,也就是我們說的火腿。因為我住的不是寄宿家庭,而且我也很少遇見菜市場,所以我不知道印度平民是去哪里購買新鮮的食材。by the way,如果你是去路邊地攤,或者現在他們還有那種人力推車和馬車賣水果,印度水果真心便宜,比國內便宜多了。
其實總的來說,我還是挺喜歡印度的街邊食物的,便宜又好吃,衛生確實不怎樣,可是我沒拉過肚子呀,所以到回國前兩周,我就到處走動嘗試不一樣的街邊食物,不然都感覺白來了。我帶的藥物,我自己沒吃過,原封不動地帶回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