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幾天的時間,讀了陳禹安先生的《玩具思維》,做下讀書筆記。
書中的的重點有三個,第一,游戲化思維與玩具思維的區別,第二,工具思維與玩具思維的區別,第三,玩具思維的3S4P矩陣。
游戲化思維與玩具思維的區別是很重要的,書中提到,游戲化思維是解決“怎么做”的問題,而玩具思維是解決“做什么”的問題,也就是,游戲化思維是“好玩的做事”,而玩具思維是做“好玩的事”,目標永遠是最重要的,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但是兩者不應該是獨立存在的,研究新發現,金字塔是由一群快樂的人去建造的,因為只有快樂的人才能做出精細美妙的東西,所以為了做出好玩的事,也應該好玩的做事。
何為工具思維,就是滿足消費者基本功性需求的一種實用主義戰略觀。玩具思維是一種超越產品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賦予用戶感官刺激、情感享受,滿足其玩樂欲望的產品戰略觀,在滿足消費者的基本功能性需求之外,額外為他們提供有趣、好玩、時尚、炫酷、新潮等更深層次的情感滿足。
為了將玩具思維付諸實踐,解決方案就是3S4P矩陣,3S向度分別是顛覆感(Sense of overturn),設計感(Sense of design),參與感(Sense of participation),4P向量分別是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推廣(Promotion),向度與向量兩量對應縱橫交錯,就形成一個有12個選項矩陣。然后用新框架來為新產品勾畫如何將玩具思維付諸實施。
舉個例子,ipad是個很偉大的產品,它就是產品的顛覆感的代表作品,主功的就是娛樂。但是ipad pro個人覺得就是一款失敗的設計,它的存在只是為了搶奪的平板電腦的市場,它的定位是一款工具,工具上的功能不及平板電腦,娛樂上的功能由于體積上的變大,體驗是遠遠輸于ipad和ipad mini,好尷尬的存在。
我覺得該書不夠具體的地方還有一個,用戶體驗的最終不單單是好玩,還應該要便捷,簡單。如果不夠便捷,最終的結果是淪為擺設。舉個例子,我手頭上有兩本電子書,一本是kindle paper white,一臺是天閱電子書。天閱電子書功能很強大,可以錄間,可以聽音樂,可以聽收音,可以查讀典,等等,但是,他的短板就是翻頁太卡,不用在文章中直接查詞,閱讀上的體驗是差了很多,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決定我打算將其送人的原因就是沒有背光,因為有了背光,可以在暗光下閱讀,這給我帶來了很多便捷。
Kindle是一款偉大的產業,它的短板就是不能像書本那樣隨手翻開一頁就可以閱讀,不能像平常時在書本上涂鴉而已。但是它帶來的便捷是,你隨身帶的是一個圖書館,可以想看哪本看哪本,而不用像以前一樣出行背好幾本書,這種便捷是明顯的,最重要的是它是墨水屏,可以像看書一樣的視覺體驗。如果kindle能把邊框做小一點,屏幕擴大到8寸,那看掃描版的PDF就方便了。
好玩的前提還是要簡單便捷,如果不簡單便捷,那就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