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夏鵬,2005 年,當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在英國拿到了世界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也是全球第二個華人冠軍,同年再赴英國,受到菲利普親王的接見。接下來畢業、進入新東方并一路成為新東方集團戰略規劃總監。之后成立自己的品牌,獲得數千萬美金融資……我的這些年,像是經歷了許多人的一生。
而我并非出身富貴,我常常會想起在貴州山溝里的童年。有人說,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如果我的人生逆襲之路有稍許借鑒與價值,我愿意將所有干貨從頭說起,我是如何依憑英語,成就了我的人生。
本篇為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前一篇文章見:從貴州山溝到英語演講世界冠軍——我的英語逆襲之路(1)
我的早期英語啟蒙,要特別感謝何迅老師。我現在仍然和他時不時在微信上聊一下。何迅老師每次給我發的文字都是半文半白,開頭總是見信如唔,我也就此改成他為迅公。迅公當年在貴陽開班授課,完全是粗放經營,一個班級里,各個年齡段的小孩,五六十人一個班是常有的事情,課堂紀律算是良好,迅公一人在講臺上領讀課文,臺下學生隨而和之,書聲瑯瑯,其樂融融。朗讀,是我認為學英語的最經濟的方式。
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全國各英語系多出來一個研究方向,謂之二語習得。此專業的確對語言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提出了很多深刻的理論,也將英語教學的效果做了定量的分析。如果要是把英語學習當成一門科學,二語習得的諸多研究是有指導意義的,但如果我們僅僅是把英語學習當成就是英語學習,只定性,不定量,不是科學,只是描述的話,倒也不必如此刻板。所以,我在這里說的“朗讀是學英語最經濟的方式”這個命題本就是我自己的個人體會,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迅公帶朗讀,很有特色。隨意挑一人,選一段,讀。迅公聽完,拿出幾個單詞圈點一番,分析文章要義一二,隨后親自示范。和我同班的同學其實當年都是貴陽最優秀的尖子生,學習認真刻苦,每次上課前都會把文章的單詞仔細查閱一番。我也被這樣的學習氣氛耳濡目染,自然也是把預習工作借助字典仔細完成,詞意、音標、例句,在本子抄寫的滿滿當當。但課上被叫起來朗讀的時候,仍然做不到迅公一樣的舉重若輕。遇到提前查閱的生詞時,反而讀的磕磕絆絆,因為整個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標注音標上,沒有閑暇去顧及斷句、節奏。幾次之后甚至還有了心理陰影,只要看到預習時在生詞下標出的音標,下意識的覺得會讀錯,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后來我索性也不提前預習了,上課認真聽講,關鍵聽迅公示范朗讀的時候是怎么斷句的。朗讀斷句如果控制的好,基本上文章的大意就不會有問題。查字典、標音標、抄例句這些事情,我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做過,因為我并沒有將知識內化,無非是做了字典的謄抄工而已。本子記住了我學過什么,但是我自己記不住。
從此之后,課前預習我只做一件事,自己將文章朗讀幾遍,不認識的單詞也不去查它,憑借前后文字去猜個大概,不會讀的單詞也就“望文生義”地按照字母的組合隨意給它一個讀音。上課時打起 120% 的精神,認真標注迅公朗讀斷句的位置;有些單詞自己之前的讀音讀錯了,猛就是一個激靈,記憶的特別深刻,每次上課都有一種“聞過則喜”的心情。
后來將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買了一個復讀機,迅公朗讀時,我就按下錄音鍵。從我家去貴陽的路上,單程坐車要 2 個小時,我時常帶上耳機,聽著剛錄下來的迅公的朗讀,一來二去,今天講的課文早就了然于胸了。我們班的課程是早上 10 點正式開始,我一般 8 點半就到了教室。其中有一年,百年英語的教學點遷至貴陽南明河畔的陽明路花鳥市場,我就在市場里帶著耳機溜達。沒人的地方還隨著磁帶,放聲朗讀一番。那個時候還真不知為何此路叫陽明路,現在看來倒是“心能轉境”的盎然。
迅公也不留什么筆頭的作業,想來他自己改起來我們抄寫單詞的作業也無趣。我們的課后作業就是將課上的朗讀錄在磁帶里。練習發音,最為關鍵的要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和標準音之間的差別。在微信沒有大行其道之前,很多人是沒有聽過自己的聲音的。雖然也是拿著磁帶錄音照葫蘆畫瓢,但最后也只是南郭先生的下場。
朗讀課文對于語音的訓練效果比單獨練習音標與單詞要來得有效的多。很多人總覺得自己的發音不好,所以花了很多精力在音標的訓練上。殊不知中文和英文發音的最大區別不在音節上,而是音節與音節之間的關系上。中文一字一音,英文卻是綿延不斷。所以英語讀的是否地道,不在音節,而在連讀、弱讀、異化等語音現象上,而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和語義相關,并非語音相關。音節固然要專門練習,但是最好的方式還是放在段落的朗讀中。
朗讀也可以提升口語表達的流利度。影響英語流利度的因素很多,但是大概來說無非表達形式與表達內容兩類。對于表達形式,英語口語中有大量的chunks(句塊)和collocations(搭配)的存在,例如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chunk),或者 top the chart (collocation). 對于以上語言結構的熟記,能夠幫助我們以意群為單位而非單詞為單位來構造句子,從而提升流利程度。誠然,背誦和反復運用對句塊與搭配非常有幫助,但中國古語有云,最好的背誦記憶卻是“熟讀成誦”,而非機械背誦。迅公不逼我們背課文,但是朗讀作業要是能交上去合格,每篇文章讀個 30 多遍是很正常的事情。
表達的內容也是朗讀可以幫助提升的。讀的文章多,自然眼界就寬,說出來的話,也自然有了分量。
迅公很少給我們講語法,也從來沒有讓我們抄過單詞,更不用提用為了考試做選擇題了。這樣的教育形式,至少我的感覺是很輕松快樂的。雖然到現在為止,我的英語應試能力還無法企及出神入化之境,但當年在南大英語系中,我作為一個貴州來的學生,在口語、朗讀等方面卻比東部發達地區的學子有很多優勢,這都應該是迅公的教誨所致。
至今我仍舊每日朗讀英文,一方面是為了錄課,一方面還是興趣。推薦大家我每日必練的 Jeremy Irons 朗讀的 Brideshead Revisited 這套有聲書。網上應該有下載?;氐轿恼麻_頭所提及的“最經濟”,真是一書,一音頻,一手機,無需他物,反復玩味,書中歲月長。
本篇為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前一篇文章見:從貴州山溝到英語演講世界冠軍——我的英語逆襲之路(1)
作者:夏鵬
英語教師。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2005 年世界英語演講比賽總冠軍?,F任中國英語演講國家隊總教練。長江商學院 MBA,倫敦商學院客座講師,撰稿人。詠春弟子。創業一年獲千萬美金融資。
感謝你不離不棄看到這里,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啟發,還請多多關注和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