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么一個問題,你說什么使人幸福?我對此是有過思考的,也有一點想法。不過在說出這個想法前,我想問兩個問題:
自由是不是就好?奴隸是不是就不好?
為什么我會這么想呢?因為我覺得自由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如果沒有的話,其實做奴隸未必不是一件幸福的事。當然,你可能會覺得我說的是“歪理邪說”。
其實不然。我們基因里烙印著奴性,這是我們的生存優勢。作為群居動物,天然需要“集體”,天性盲目崇拜強者,特立獨行的話很難在那種嚴苛的生存環境中活下來,自然也不會有后代。
萬維鋼老師說:“精英注重個人選擇和自由,而普通人認為別人應該和自己一樣?!毙芤堇蠋熣f得更直接:“精英注重個人選擇和自由,而普通人喜歡很有限的個人選擇和很有限的自由。”我們都想成為精英,但是,用脆弱的理性去抗拒強悍的本能,是很辛苦的,能堅持下來的人注定不會很多。
所以,給自己找個主子當靠山,雖然可能沒什么自由,但能帶來安全感啊,遇到什么困難,要自己去面對,有什么選擇,要自己去做決定,這多麻煩,多痛苦,多累啊,直接讓主子替自己解決,這多輕松,多省事,多愉快啊。而且,我們又不一定非要與人為奴,我們完全可以做神的奴仆,做社群的奴仆,做國家的奴仆嘛。 ^_^
回到自由。我們平時所謂的自由,大概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如果這就是自由的話,那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大概就像是開了作弊碼玩電子游戲,一開始你會覺得很爽,但很快你就會覺得沒意思,剩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
為什么說自律才有自由?正因為有了約束,有了限制,我們才能感受到自由。而且,通過一些限制,比如我說早上六點起就六點起,我說今天要在家寫作就在家寫作,久而久之,你會有一種自主的感覺,你對自己有一種掌控感,你會更加自信。
另外,我們常常認為,選擇越多越自由。可實際上呢,反倒會,選擇越多越糾結,選擇越多越茫然,選擇越多越痛苦。
因為,第一,選擇太多,你很容易“挑花了眼”,你會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最后根本不知道選什么好,這時幸福度反而會下降。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包括我,出門前會考慮穿什么衣服,比如這個和那個不搭啊,那個和這個不搭啊,再比如,這雙鞋子昨天穿過了,不能連續兩天重樣啊,等等等等。如果有主子,規定我們每天只能這么穿,那就沒什么好糾結的了。^_^
第二呢,有理論說,其實我們每做一次都會消耗一點意志力,結果我們選來選去,什么都還沒干呢,就把自己搞得身心疲倦了,這很難說有什么幸??裳?。
現在,回到開頭那個問題。我覺得,能做選擇,使人幸福。我的理由是:
這意味著你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任你選擇千千萬,我“弱水三千,只飲一瓢”;任你機會滿天飛,不好意思,在我能力圈之外,跟我無關,我不要。我知道什么對我有價值,我知道我的方向是什么,你誘惑再大,不好意思,我不追求。
第二呢,就像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所言: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所以,這還意味著你知道你永遠都有選擇的自由和勇氣。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你都不會懦弱,糾結和遲疑。
最后,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