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書香彌漫的城市最有魅力。葉縣——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在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光耀下,將借助科技的力量,通過“互聯網+閱讀”的新模式,改革教學理念和手段,為書香城市和書香校園建設注入新活力。
? ?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中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因此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文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閱讀量的達成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閱讀雖是經過人類幾千年的思辨而保留下來的閱讀方式,但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新的、更便捷的閱讀方式——網絡閱讀,它將彌補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不足而成為新的看點。近期,葉縣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平臺與各類教學和管理應用實現全線打通,標志著葉縣教育“智慧大腦”已經全面建成!
? ? ? 乘著葉縣教育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科技之光,結合葉縣縣域特點,借助“三通兩平臺”標準化建設,成立數字圖書館——智慧閱讀平臺,開啟智慧閱讀新時代。
一、提供豐富圖書資源,實現教材同步閱讀
平臺建設內容包括:
1. 分級書庫:數字圖書、有聲讀物、測評試題
2. 分級閱讀:圖書分級、測評分級、難度分級
3. 閱讀應用平臺
4. 閱讀數據分析
? ? ? 其中平臺共收錄電子圖書3739本部,有與教材同步的中外名著閱讀,按照《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和統(tǒng)編教材要求,幫助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有經典著作、最新出版讀物,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有精美片段閱讀,便于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提升;有不同學科的專題閱讀,大大增加了閱讀的外延;有教師專業(yè)成長類圖書,引領縣域教師在閱讀中提高專業(yè)技能······大大彌補了傳統(tǒng)閱讀,圖書資源短缺、版本不一的局限,讓師生足不出戶,盡享海量閱讀資源。
二、視聽結合輸出模式,激發(fā)師生閱讀興趣
? ? ? 慧讀平臺打破了一般電子圖書的輸出模式,考慮到中學生長時間盯看屏幕影響視力等因素,設置了聽書功能,這樣有聲書的輸出方式不僅契合了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還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有效收聽圖書內容,這樣師生的閱讀不再是硬性的視覺閱讀,可以借助日常洗漱、散步、上下學時間、睡前等隨時隨地聽書。這樣閱讀和聽讀相結合,大大激發(fā)了師生閱讀的興趣,為智慧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開展多種閱讀活動,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 ? 結合我縣學情,中學階段可利用慧讀平臺開展多種閱讀活動,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1. 名著閱讀
7~9年級名著閱讀閱讀一覽表
? ? 上冊 下冊
? 七年級? 必讀 魯迅《朝花夕拾》導讀:消除與經典的隔膜? 老舍《駱駝祥子》導讀:圈點與批注? ? ? ?
吳承恩《西游記》導讀:精讀和跳讀 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導讀:快速閱讀
自主閱讀 孫犁《白洋淀紀事》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
沈從文《湘行散記》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 阿西莫夫《基地》
李汝珍《鏡花緣》 J.K.羅琳《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 八年級? 必讀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導讀:紀實作品的閱讀 傅雷《傅雷家書》導讀:選擇性閱讀
法布爾《昆蟲記》導讀:科普作品的閱讀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讀:摘抄和做筆記
自主閱讀 王樹增《長征》 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李鳴生《飛向太空港》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卞毓麟《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路遙《平凡的世界》
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 羅曼·羅蘭《名人傳》
? 九年級? 必讀 艾青《艾青詩選》導讀:如何讀詩 吳敬梓《儒林外史》導讀:諷刺作品的閱讀
施耐庵《水滸傳》導讀:古典小說的閱讀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導讀:外國小說的閱讀
自主閱讀 泰戈爾《泰戈爾詩選》 錢鍾書《圍城》
孫洙編選《唐詩三百首》 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劉義慶《世說新語》 契訶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蒲松齡《聊齋志異》 夏目漱石《我是貓》
? ? “疏不間親”閑書不能擠正書,正書不能擠有用書。教師應根據教材編排,把必讀篇目放在首位,然后再為學生安排適量的自主閱讀,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在理解、積累、運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這里要強調的是不是所有的學生對經典的名著閱讀都感興趣,閱讀方法和策略也需要老師給予指導,所以教師要在線下借助精彩的名著導讀課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進行線上閱讀。具體的實施可安排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或每周讀、聽一個章節(jié);或一個假期要讀一兩本書,線上完成老師前置的閱讀人物。如:縮寫故事、概括梗概,人物性格分析,撰寫心得體會等。要求學生邊讀邊線上交流分享(可以是釘釘視頻會議,可以是留言互動等),返校后安排一節(jié)線下的閱讀交流課或課前5分鐘名著故事導讀。閱讀任務的布置,形式可以是共讀,也可以是分小組、分章節(jié)閱讀。老師根據后臺數據分析,適時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線上線下相結合,完成教材名著閱讀任務,構建“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
2.群文閱讀
? ? ? 老師可根據線下單元主題閱讀,推薦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平臺上搜集相關主題的文章,讀或聽3~4篇文章,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此類主題文章特點,學生針對難點進行討論,或上網搜索答案,讀寫結合,心得體會提交學樂云平臺教師設置的群文閱讀活動,進行小組評價。引導學生利用教師課堂閱讀教授的閱讀方法策略去自主閱讀同主題文段,達到思維和閱讀能力雙提升。
3.課堂讀寫活動?
? 借助學樂云平臺和慧讀資源,開啟教師大屏播放功能,開展線下讀寫活動:①學生設計導讀課:可根據學生的閱讀成果,放手讓學生來介紹將要推薦的名著,激發(fā)同齡人的閱讀興趣。②交流分享課:提出感興趣的話題,師生共同交流分享。③成果展示課:或講故事、評人物或賞特色、品語言、繪制手抄報、思維導圖等,展示成果,享受成功。④辯論評析課:對某一人物、事件有不同看法,組織專題辯論,在辯論中提高閱讀效果。⑤作文競賽: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寫作也是檢測閱讀效果的有效途徑,開展作文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將閱讀積累、思考巧妙運用,進而提升讀寫能力。線下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將會彌補線上閱讀浮光掠影、不夠深入的缺點,成為閱讀教學落到實處的有力抓手。
4.中招備考專項閱讀訓練
? ? ? 九年級語文教師針對中招現代文閱讀考點,分文體進行專項訓練。如一周一組題對1~2個考點進行有陣性的突破訓練。通過數據分析,對學生的閱讀弱項進行強化。海量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去找一些不常讀的文體,像科技類的說明文、寫景類散文等。尤其是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可以大大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中考備考專題閱讀訓練。
四、全程記錄閱讀軌跡,固化學生閱讀成果
? ? ? 平臺全程記錄師生閱讀軌跡,每個章節(jié)的閱讀量,每項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都有精準的數據統(tǒng)計,從而構建和完善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檔案,學生可知悉自身閱讀狀況,看到自己完成的閱讀任務在云端共享,定會大大激發(fā)閱讀激情,同時又能獲得老師個性化的閱讀指導,進一步固化閱讀成果,提升自身綜合閱讀素養(yǎng),從而實現高效閱讀,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五、實現平臺適時交互,營造愉悅共讀氛圍
? ? ? 慧讀平臺的互評功能打破了課堂閱讀教師評價學生的單一評價模式,實現了師生交流、生生互評。另外智慧閱讀還和學樂云、均衡課堂、釘釘直播、騰訊會議相融合,多元的交流、評價體系,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博覽群書添雅趣,屢屢書香勝飯香”,從而營造了民主、和諧、愉悅的共讀氛圍,“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將成為慧讀的主旋律。
? ? ? 記得《美國國家教育技術計劃》的報告中,提到一個核心問題:信息技術在各個核心領域都有長足的發(fā)展,但在教育領域始終效果不明顯。原因是信息技術并沒有實現由信息技術支持的教育系統(tǒng)的結構性變革,葉縣將乘借信息技術之光,在慧讀平臺立志于顛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環(huán)境,將信息技術從教學的輔助手段融合為教學結構中的組成部分,從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豐富、全新的閱讀體驗。?
? ? ? 這次閱讀推廣要以平臺為依托、以課堂為陣地、以活動為抓手、以評價為引擎,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豐富閱讀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提升昆陽古城的文化品味和文明程度,共筑閱讀同心圓,開啟慧讀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