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編鐘之聲有感

我不經(jīng)常聽音樂。

在這個下雨的夜晚,突然想聽聽音樂,和著窗外的雨聲。

之前在博物館的時候見過編鐘和編磬,聽過它們的聲音,但從沒有真的靜下來聽一聽一首曲。

曾侯乙編鐘-屈原問渡,竹枝詞,幽蘭等等。我不太懂音樂,也不經(jīng)常聽音樂,但是美的東西總是讓人向往。編鐘的聲音很美,說不出來的那種美——聽著它的聲音,似曾相識卻又不同,就好像大自然的某種聲音一樣,像雨聲,像石頭的撞擊聲。它讓我想到了山和水,想到大自然的一些東西,想到歷史,想到一些壯闊的雄渾的東西。就連歡樂的節(jié)奏感覺也是沉重的樂,與那些年少輕盈未知世事的歡樂不同,一種好像經(jīng)歷過世事磨難之后擁有的歡樂。聽著這些音樂,它讓我覺得世界很大,它讓我聽到悲傷痛苦以及幸福。

其實無論是編鐘還是編磬,他們都是禮樂的一種。所以會給人一種比較沉重比較嚴肅的感覺。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在這里面聽到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一些更復雜的東西,更難以明說的東西。它能讓人從中獲得一種治愈的力量,像一個老者在與你娓娓訴說他這坎坷不平的一生,同時又告訴你這些苦難都是值得的,幸福終會到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