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可能會遇到的一套題,該如何解讀?

一家大公司擴大經營招聘業務主管,報名者云集,招聘主事者見狀靈機一動,相馬不如賽馬,決定讓應聘者把木梳賣給和尚。以10天為限,賣的多者勝出。絕大多數應聘者憤怒,說:“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是那人開玩笑嘛,最后只有三個人應試。”

十天一到。主事者問第一個回來的應試者:“賣出多少把?”回答是:“1把。”并且歷數辛苦,直到找到一個有頭蘚的小和尚才賣出一把。

第二個應試者回來,主事者問:“賣出多少把?”,應試者回答:“10把。”并說是跑到一座著名寺院,找到主持說山風吹亂了香客頭發對佛不敬,主持才買了10把給香客用。

第三個應試者回來,主事者問:“買了多少把?”應試者回答:“1000把。不夠用還要增加”主事者驚問:“怎么賣的?”

應試者說:“我到一個香火很旺的深山寶剎,香客絡繹不絕。我找到主持說,來進香的善男信女都有一顆虔誠的心,寶剎應該有回饋作為紀念,我有一批木梳,主持書法超群,可以刻上[積善梳]三個字做贈品。主持大喜,我帶的1000把全部要了。得到梳子的香客也很高興,香火更加興旺,主持還要我再賣給他梳子。”

不同思維的人,就會有不同思維的做法,產生的結果也不同。這種觀點沒有錯,只是思維這東西太虛無縹緲,并非有跡可循。

那除了思維的不同之外,職場中的我們還能從這個案例中學到什么呢?

1)目標客戶要精準!

第一位應試者跟普通人的想法一樣,把梳子定位成功能性產品,就是用來梳頭發的,怎么可能賣給沒頭發的和尚呢。能賣出去一把,純屬運氣!很明顯他是找錯了目標客戶。

做銷售找不對客戶群,那就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2)創造需求!

第二位應試者把梳子賣給主持,并非是主持用,而是給香客用,讓主持認為,這個木梳有用!那么需求就創造出來了!

客戶沒有需求?咱們可以創造需求!

3)故事包裝!

本來只是一把普通的梳子,刻上“積善梳”三個字,馬上就變成一把“有故事”的梳子,作為贈品送給香客,還能“積善”!肯定都會要。

就好比一個普通的優盤,跟刻上名字的優盤,其價值是不一樣的!

4)幫客戶賺到錢!

通過贈送“積善梳”,使得寶剎內香火更旺,主持肯定喜歡得不得了。如果你能幫客戶賺到錢,讓客戶買你的產品那都不是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