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有一些快捷方式。比如,殺人游戲。還比如,點菜。
你以為點菜是吃貨的自然屬性?No!只要是吃飯人數在兩人以上的飯局,就是一種社會性活動。那么,點菜就是一場“食商”與情商的雙重大考驗。
點菜點得不好,吃得悵然若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事業的巨輪說沉就沉。
不信?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點菜的藝術。
永遠不點菜,才是最大的問題
總是拒絕點菜=過于被動。
你也許會說:何必那么麻煩,不點菜,不就不會暴露了嗎?
呵呵,“永遠不主動點菜”,也將成為別人給你下標簽的論據。
曾幾何時,我也從不主動點菜,哪怕是閨密之間的聚會,每次也都說:“我隨便,你點?!?/p>
直到有一天,再也忍不住的閨密善意提醒:“你有沒有覺得,你為人處世過于被動了?”
見我驚愕,她繼續打開話匣子:“所有需要做選擇的場合,你都選擇沉默。這樣表面看是隨和,實際上給人一種模糊、沒立場、甚至是不愿敞開心扉的感覺。別人還要去猜你的感受?!?/p>
我這才意識到,過于被動,是一種自私的自我保護。后來,我開始學習主動承擔起點菜的任務。
你以為點菜只是替大家決定今天吃什么?
這,更是你的一個難能可貴的人際觸點。不把握機會承擔責任,別人就看不到你的能力。(當然這也要看場合,一般來說誰請客誰點菜。這里指的是別人讓你點菜至少別一味推托)
但,當然,不推諉點菜只是第一步。那么,如何成為一個“會點菜”的人?
看人下菜碟,從選對地方開始
選擇不對=不知體恤。
口味的不一致首先是從吃不吃辣開始分野的。
我見過點菜的人自己就不吃辣的,卻選擇了湘菜館,一上來就說“小炒黃牛肉別放辣、血鴨能不能少點辣……哎呀你們還有什么不辣的菜”,飯還沒開吃就想說句“你自己慢用啊”然后掀桌走人。
話說回來,川菜、湘菜雖美味,但適合彼此熟悉、又同是無辣不歡的哥們把酒言歡。若是彼此不熟的商務宴請,還是選擇粵菜、江浙菜等安全牌。
為什么從總體來說,全國各地的粵菜館普遍比川菜館高端(廣東本地倒是除外)?這是和粵菜較適合商務宴請互為因果的。
想營造什么氛圍,就選擇什么場合
不知捕捉氛圍=不知輕重。
人多的話,盡可能選擇有包廂或大廳人少安靜的餐館,吃圍餐。我經歷過十幾個人擠在狹窄的越南菜餐館里,只好用小桌子一字排開,大家作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狀。說話基本靠喊,吃菜基本靠傳。吃飯吃成了體力活,后來大家都默默閉上了嘴。
其實,如果是非正式的會議餐,大可不必趁中午出去扎堆。可以約個下午茶,端上來就精致好看,環境也都清凈愜意,價格也比正餐便宜。面子里子都有了,輕松的氛圍還有助于促進成果。
點菜就如KPI考核,你得有亮點
不會點大菜=小氣。
我不是教你詐:如何讓自己的KPI好看?答案是全年來說你得有至少一到兩個拿得出手的工作亮點,集中80%的精力做20%的事,這20%做出彩了,A+就是你。
要點,就點能給人帶來震撼感的菜。刺身可以點,但一定要確認它家的刺身擺盤是夠豪氣的。最好是那種裝飾成盆景狀,還要干冰繚繞,讓人一上來就“哇”一聲。海鮮也是萬年梗。
知己體己人,從一頓飯開始
按自己喜好點菜=自私。
雖說我們都不要當心機狗,但是有時只消在細節處替他人著想,就可以輕松潤滑關系,何樂而不為?
情商高的一點,在于同理心。若是熟悉的人,喜好一般都會清楚。若不太熟悉,也能從對方籍貫性格等方面揣摩出一二。再不濟,也要打大眾化的安全牌。豬腦、鴨血、牛蛙、蠶蛹這些,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除非大家真是氣味相投的好友,要不然自己覺得再好吃都不要點。
點菜前最基本的禮節,是問對方有何忌口、有何偏好,并且在點拿不準的菜之前,征求一下大家同意。午休君就真經歷過,例湯上來之后,桌上一半人仿佛發現了彩蛋一般喊“啊,海馬!”,然后另一半人故作鎮定地默默放下調羹。這真是驚喜、驚嚇參半的一頓飯啊……
回到放蔥那個例子。建議在點菜時盡量不要為自己用否定句式,例如“不要放蔥”就比“少放點蔥”聽起來更刺耳,對方探明原委后也會主動提出干脆免蔥。而最高明的方法,則是默默點幾道一看就不可能有蔥的菜,只吃這幾樣就好。少吃幾道菜又不會死。
吃貨的智慧,在于搭配組合
不懂搭配 = 管理力差、品位低。
點菜最為高超的技巧,就體現在能讓一桌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前不久吃了一次湖北菜,結果一桌子十個菜,有三個的主材是藕。還有一個菜,是藕他兒子——藕尖。簡直懷疑是在諷刺我們“吃藕丑”。
類型也要錯落。煲湯、上湯之類都是一個就行了,小炒可以有若干個,煲類頂多兩個。
總之,點菜的時候要有畫面感,要想象得出你點的菜上桌以后的畫面是什么樣子的。配色是不是太單調,擺盤是不是太單一,都要考量。
最后把主動權交給對方
不知征詢=剛愎自用。
每個人雖然都不喜歡擔責,但都喜歡對事物有一點掌控力,很高興自己成為最后拍板那一個。
因此,在點主食和酒水飲料環節,你可以把這個主動權交到對方手上,詢問一聲:“要什么主食?要什么酒水飲料?”(注意這個句式是要什么,不是要不要)
如果對方確實不要,會直接回答“不必”“吃菜喝茶就好”,如果心中早有想法,此時也會提出。
最后,還可以留出一兩個菜的彈性空間,問一聲:“你們要不要再看一下?”哪怕對方回答不要,問也比不問好。
是的,關于點菜,沒有什么大道理,沒有什么逼格參數。不論是皇家海鮮大酒樓,還是單位門口小蒼蠅館子,都是這個模式。
就像前不久我帶一群人去喝早茶,平淡無奇的蝦餃燒麥叉燒包,都被我點出節奏感,被贊“會點菜”。
真的不是什么厚黑學耍心機,因為最后你會發現,自己簡簡單單的一個行為,就能讓一桌子的人吃得香聊得歡,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而你,也將享受到大家對你的喜歡,作為回報。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十分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