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出游給我留下難忘的印像,我們當時是暑假出游,擁擠程度比五一、十一還好些,但氣溫更加炎熱難耐。
說是出去見世面,結果看到的都是人頭攢動。我仍記得擠地鐵的場景,還記得一群人過馬路的樣子,兩波人群如螞蟻一般黑壓壓的穿插而過,我只能看到一顆顆挪動的黑色頭顱。
擠,走到哪里都擠。吃的東西沒有地方特色,就像家門口任何一個小吃店都能做出的東西,還沒有自家門口的實惠好吃。
家門口的店能活下來靠的是口味收買老顧客,旅游城市靠的是遠道而來游客,來都來了不如嘗嘗的心理,然后嘗了后悔,只能認了。
在外玩的時候,我無限思念自己的小家,真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想到家里舒適的床、干凈的衣物、便利的代步工具、好吃的食物……就越覺得旅游是花錢買罪受。
大姑姐這次五一沒回來,公婆被孩子大伯帶去大姑姐家玩,一行人大小六人擠一輛車,晚上九點多鐘出發第二天五點多鐘才到,稍做休息便去各個熱門景點打卡。
晚上80多平的房子里擠著十個人,他們不論點吃睡。通常上午十一點左右吃第一頓飯,一兩點吃第二頓,最后一頓就要看到家的時間了,趕不上最后一班地鐵,十個人睡都麻煩。
一群人出門浩浩蕩蕩的,去各個景點逛,又發現所有的景點都和家里的相似。
一路上又是車,又是地鐵又是船的,最多的還是步行,好在天氣不是多熱,大家見到期待已久的風景沒有想象中的高興,走路走的面無表情。
吵吵鬧鬧的三天過去了,有人松了一口氣,有人悵然若失,有人失望透頂,有人疲乏至極。
我認為,出門旅游同行的人越少越好,因為不要顧及太多人的感受,狀況也會少很多。最好能避開節假日,在有錢、有閑、身體健康的時候,慢慢地走,細細的看。
但看景不如聽景,要做好失望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