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青春,每個年代的人各自擁有不同的記憶。“70后”的青春是霹靂舞、小虎隊和喇叭褲;“80后”是磁帶、周杰倫和F4;“90后”青春是殺馬特、非主流和火星文。
每個時代的青春都深深刻下了時代的烙印,深深記錄了青蔥歲月里那不羈的風。但它終究只是一陣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管是摧枯拉朽,還是和風細雨,終究會消散得無影無蹤。只有腦海深處的記憶,證明它曾經存在過。
偶爾,一段熟悉的旋律,一股似曾相識的味道,會將你的思緒拉回從前。置身其中,仿佛泥土里的芬芳都是滿滿的熟悉味道。只是,現實和它相隔了整整一個青春。
既然是青春,叛逆必不可少。處于叛逆期的少男少女,輕則頂嘴抵觸,重則網癮早戀、逃課厭學,抑或離家出走、夜不歸宿,更有甚者出現抑郁傾向,吸毒販毒、自殘身體、抑郁自殺。
說到離經叛道,不得不提到C.K沉珂,這個“殺馬特鼻祖”、“始祖級網紅”。曾代表整個非主流時代。年少時,由于父母常年在國外為事業忙碌,缺乏溫暖的沉珂開始通過叛逆來抒發自己的孤獨失落和對親情的渴望,也使其性格變得孤僻冷漠,甚至患上重度抑郁癥。
青春期的她逐漸接觸一些地下文化(哥特文化、音樂金屬等),同時,她也開始嘗試一些比較極端的叛逆行為,如抽煙、紋身、吸毒、自殘等。她有玩血和自殘的習慣,經常用刀子把自己劃得遍體鱗傷,用很多針管抽自己的血,她還曾經一次性在身上打過5個洞,一個眉釘,一個舌釘,兩個唇釘,還有一個乳釘。
她精致的臉、哥特風、頹廢而又細膩的文筆,加上抑郁、自殘等標簽,使其成為懵懂叛逆的少年們心中的偶像。有網友說,90后青春的人不認識沉珂,那只能說明他太乖。
她標新立異的獨特個性,吸引了一大票粉絲,甚至在她銷聲匿跡的那段時間,有網友跟她說:“你曾參與了我的青春,我只想要一個確定的答案,確定她如今過得很好,就夠了。”
2008年,沉珂自殺未遂后,制造了“沉珂已死”的假象,消失在網友視線中。現實中,她慢慢走出從前的陰影,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在自家公司上班,和愛人結婚生子,開起了淘寶店做生意。
過去一切都變得云淡風輕,但是過激網友的不依不饒,不得不使她重新回到了公眾視野。
“我是沉珂。大家好,7年不見。”2015年末,一段來自幽靈木偶偶的長微博在網絡上炸開了鍋,沉珂回歸公眾視野。時至今日,她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微博粉絲漲至2百萬,并且一條隨意的微博,底下都有上千評論。大多是友好的詢問和關心。由此可見,沉珂在90后青春中的地位。
每一個人都有個別陪伴至整個青春的偶像。沉珂算不上什么偶像,也不是好的示范。她只是一個在原生家庭里情感缺失的人,渴望愛而不得愛,從來沒有體會過家庭溫暖。最終只能從哥特文化、虛擬網絡,從同性、血腥自殘以及毒品中尋求到一份安全感。
她年少的荒唐,是一種病態,也是一種自愈的本能。她的標新立異是一種發泄,是尋求自愈的一種極端做法。她離經叛道,卻也真誠善良。她從來只對自己狠心,卻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
她低調乖張的個性,吸引這么多粉絲,引起那么多共鳴,興許是那個時代對青春期少男少女關愛的缺失,對抑郁癥患者的漠視吧!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精神領袖,一個敢做敢當且不計后果的人。
沉珂的“死去”,死掉的是屬于她自己的那段年少荒唐。成年后的她,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確實如她所說:證明了生命是無窮無盡的,而這次不再是以一次次的死去來證明。
而是,生命的生生不息。正如她在微博中寫到:“過去我最渴望擁有的那些,以后,我卻能夠全給你。看著你哭笑撒嬌,看著你從脆弱天真到有一天學會自己擦眼淚。你會是什么樣的人?但無論以后你是什么樣的人你是天使也好撒旦也罷我都要給你好多好多好多的愛并告訴你我愛你超出一切。聽著時間等你長大。你快些長大,這樣媽媽就有人可以說話。”
初為人母的喜悅,丈夫的點滴關愛,全然接受過去的不堪,從容不迫地迎接未來。還有什么比愛自己,愛生活,更能夠體味到人生真諦的呢!
沒有誰全然陪伴你整個青春,只有你自己。珍愛自己,珍惜身邊人。感受愛,學會愛,如此方能不負時光,不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