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不擔心我失眠了, 關于失眠的一些總結

每天都要睡覺, 卻無法精通于此, 甚至有時候完全無法入睡. 我一直入睡慢, 睡得輕. 而近幾年已經改善了很多. 分享一些觀點.

睡在這么美的地方, 好友sunshine的手繪

我覺得失眠分為三種: 環境因素, 身體因素 (不需要睡, 不想睡, 神經衰弱), 以及疾病致使的神經問題或疼痛引起失眠. 第三種由于還沒有經歷過, 不在此文討論.

隔絕

我總是先把錯誤歸結為外因, 我嘗試過很多的隔絕方式, 我以采用的先后順序羅列下優缺點:

  • 戴耳機聽音樂: 大耳機太悶會熱, 小耳塞太硬會痛, 隨著睡眠中翻滾, 耳機線會纏繞, 耳機會掉, 都是很難受的事情.
  • 直接外放音樂: 老婆受不了.
  • 隔音耳罩: 淘寶買的那種打槍戴的耳罩, 并沒有想象中好, 尤其人聲, 并不能很好的隔絕; 會熱; 也免不了翻身的時候難受.
  • 隔音耳塞: 用的最久, 種類也多; 3M橙色工業中用的蠻多, 但是還是偏硬; 還用過一款淘寶爆款, 某號稱專業睡眠的耳塞, 還不如3M. 后來發現了霍尼韋爾的睡眠耳塞, 黃紅相間, 很軟彈性也很棒. 不太推薦有連接線的耳塞, 容易纏繞和難受, 但是不容易丟. 沒連線的真的是掉的哪里都是...

一直在用隔音耳塞睡覺, 好像產生了依賴, 即使很安靜也需要戴著才可以, 所以并不推薦經常帶, 如果外部噪音確實無法接受可以用以緩解.

身體影響因素

有時候在地鐵上會特別困, 周圍很亂也能睡著, 而上地鐵前也不困, 睡意一瞬間就出現了, 感覺很奇怪, 就查了一些資料.

體溫變化是影響睡眠的一個重要因素. 正常體溫是在36-38間波動的, 體溫升高人就會覺得更清醒, 體溫下降就會覺得疲乏. 例如大夏天你從室外進入空調房, 會覺得瞌睡; 冬天冷的不想動, 去室外跑一圈出汗了就會覺得爽, 但是停下來休息一會, 又會想休息. 而這種體溫節律是生物幾億年進化而來的. 而如果這種波動太平, 就會難入睡, 睡的不熟.

體溫節律

據說中午有困意是因為很久很久以前中午日曬太強, 人類總是躲起來休息, 沒躲起來的都曬死了, 有午間休息習慣的人就延續了下來...

褪黑素分泌不足可能引起睡眠紊亂, 而褪黑素的產生和視網膜的明暗交替有關, 研究表明眼睛接受的陽光越多, 晚上分泌的褪黑素越多, 而處在地下室的人, 分泌的褪黑素相對就少

心理安全性也是一個主要的因素, 我發現噪音并不是睡不著的主要原因, 不熟悉的聲音才是, 我老婆在旁邊玩游戲YY我也醒不了, 所以我是認為這是安全的. 這也是生物進化幾億年的本能反應, 為了自身的安全, 即使睡去了, 耳朵和大腦還是在判斷環境的安全性, 如果你安全感很低, 或者到了新環境, 都會遇到睡不太穩的情況.

循環單調的刺激 比如風聲, 地鐵聲, 始終嘈雜的環境, 白噪音, 不管是刺激耳朵還是眼睛, 都會讓大腦產生倦怠感. 如果大腦這時候沒什么事, 就會選擇讓身體去休息. 而突發的聲音, 比如忽然的敲門聲就會觸發大腦的安全性檢查

調理建議

  • 環境要讓自己有安全感, 或者暗示自己這里非常安全, 光和聲要適宜
  • 睡前可以洗個熱水澡, 提高體溫, 在體溫下降時迅速入睡
  • 多照射陽光, 產生更多的褪黑素
  • 堅持運動, 來提高體溫曲線高點
  • 午睡, 不過不要超過40分鐘, 不要進入深睡眠
  • 大腦接受安靜和循環的刺激, 產生睡意, 比如看看不太需要思考的書, 電視

其他一些建議

  • 不睡的時候不要在床上賴著, 要看到床就想睡的條件反射
  • 如果沒有自然醒的習慣, 可以用一些app檢測睡眠, 在淺睡眠叫醒自己
  • 按時作息, 周末也不要睡懶覺
  • 睡眠時間過長也會困, 因為體溫, 陽光, 大腦都沒有按時升起
  • 睡前不吃東西, 不暴飲暴食, 適量的水: 身體的舒適
  • 可以嘗試冥想, 有很多這樣的app, 嘗試控制自己的思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下班路上,收到大學好友的微信,問我是否真的已經從律師事務所辭職,又問我如果在讀的研究生學校不滿意,是否有再考的價值...
    宿隔閱讀 354評論 0 4
  •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總會變得越來越寬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決了;而是算了吧。 十六七歲的時候,我們總渴望...
    我是情緒怪人啊閱讀 37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