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收到大學好友的微信,問我是否真的已經從律師事務所辭職,又問我如果在讀的研究生學校不滿意,是否有再考的價值。我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回復她,內心里卻很清楚她究竟在恐慌些什么。
她在我們當中,曾是毋庸置疑的學霸。大學期間,不管什么考試永遠都是第一,不管多難考的證,永遠都是一次就過,包括通過率極低的司法考試,但是卻在考研這件事上一直栽跟頭。二年過去,終于考上了研究生,卻又是萬般妥協之下的一個非全日制。她心有不甘,想要再戰卻又真的后怕心怯,服從現實卻只覺混沌度日,荒廢光陰。
這種心中有遠山卻又求不得,俯身入現實卻又不甘心的心態,大概是所有剛畢業不久的人都會有的困頓。就連我自己,明明更喜歡文字一些,明明感性勝于理性,就是拗著曾經學過法律,一定要做個聲名鵲起、符合父母期望的大律師,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苦苦掙扎。
很多人贊揚執著精神,贊揚堅持到底,可是我卻仍然認為,有目標的適可而止,其實未嘗不是另一種人生哲學。所以,在微信的最后,我對她說:“如果你心中覺得工作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就不如放平心態,不要去管什么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抓住這少有的一年,安心的讀書,專業非專業的書都不要緊,關鍵的是不要浪費這一段光陰,等到實習的時候,多學多問,努力提升自己。但是如果你覺得更好大學的研究生學歷就是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視野和工作水平,那就再考一次。但是這一次要給自己設限,告訴自己這是給自己的最后一次機會,如果還不能得償所愿,就要有轉而投入工作的勇氣。人生不設限就會讓自己不斷的執著于同一條路,而很多時候不妨換一種活法,且這種活法不一定就是不合適的。”
與其說在說服她,不如說是在說服我自己。曾經在律所死扛的自己雖然也還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和毅力,但是想清楚之后,我才明白,其實那只是一腔孤勇。因為我從來都是活在父母和他人眼中的人,他們覺得好,我便覺得好。自己的意愿被塵封起來,以為他們想要的就是我想要的。可是事實上,人生卻是自己的。在沒有分清楚這些之前,擁有再多的不服輸和固執的勇氣都是愚妄。
人類歷史上常常把“固執”美化,所以我們從小就在接受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和夸父逐日的精神內核。但是我們畢竟不是愚公,也不是精衛或者夸父,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本身,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而已。我們需要在短暫的生命里盡情的生活,體驗無限種不可能,而固執,會封死我們的其他出路。
當然,我并不鄙夷為夢想堅持到底的人,只是,更多時候,從現實出發,我仍然贊同給人生設限,勇敢認輸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