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西方童話看多了,總是希望故事中的主角能夠live a happily life ever after(最終永遠地快樂生活下去),所以,當知道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最后命運悲慘,就沒有興趣或者說勇氣去讀這個故事了。對我而言,《水滸傳》就是這樣一部著作。
小的時候看過《水滸》的電視連續劇、《水滸》中英雄人物的電影、動畫片,也聽過大人講的關于《水滸》的故事,但直到結束了學業,也沒有完整地看一遍《水滸》原著。主要是心理情節在作怪。去年開始,利用業余時間重讀世界名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當然不能放棄,于是橫下心、咬緊牙關,捧起了《水滸傳》這部書。
《水滸》共有一百二十回,簡單地分,可以分成上下兩部。第一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十一回,一百單八將齊聚水泊梁山,呼應開頭宋仁宗在位時洪太尉掘井放出一百零八個魔君,宋江從從天而降的石碣上讀出梁山好漢上應星魁。第二部分,第七十二回至一百二十回,主要寫梁山泊受招安并替國出力,討遼、滅田虎、捉張慶、擒方臘以及最后大多數梁山好漢死于非命的悲慘結局。
讀了一遍《水滸》原著后,給我留下最深印象不是及時雨宋江也不是多在電影中出現的打虎英雄武松,而是黑旋風李逵。之所以對這個角色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是他的戲份比較多;另一方,作者在描寫李逵時下了大功夫也動了真感情。在全書第九十三回“李逵夢鬧天池,宋江兵分兩路”這一回中,當讀到李逵醉酒做夢這一情節時,我幾乎墜淚。在夢中,李逵先是打抱不平救了一家老幼惹得被救之人要以女相配,再者李逵面見皇上被封官,緊接著夢到斧砍了當朝蔡京、童貫、楊戩和高俅四個大奸臣,最后又夢到了自己的老母親。李逵這一夢,襯托出了他的義、勇、忠、孝,特別是寫到李逵再見到瞽目的老母親時,文中寫到“李逵近前看時,卻原來是鐵牛的老娘,呆呆地閉著眼睛,坐在青石上。李逵向前抱住到:‘娘呀!你一向在哪里吃苦?鐵牛只道是被虎吃了,今日卻在這里!’娘道:‘吾兒,我原不曾被虎吃。’李逵哭著說道:‘鐵牛今日受了招安,真個做了官。······’”在此前的章節中,李逵簡直是一個殺人魔王,性格暴躁,動輒殺人。而夢中的李逵,自稱起來小名,抱老娘、哭告老娘自己的顯貴。此時,一個孝順的好兒子的形象躍然紙上。我不禁怨恨起吞噬李逵老娘的老虎來,不能讓李逵隨了心愿,好好孝敬老娘百年。
在最后一章,李逵的死更是悲涼。宋江被四大奸臣所害,假借御酒,毒死了宋江。在宋江喝毒酒后情知自己不能活命時,想到的是李逵如果得知宋江被害必將造反,于是約來李逵,喂之以慢性毒酒,以此成全了宋江一生“忠義”的追求。當李逵聽了宋江的哭訴后,絲毫也沒有怨恨面前要自己命的人,李逵只是說:“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李逵一生視死如歸,最受不了的卻是冤屈,但是自己的結義大哥受朝廷所害又轉而加害于自己,這天大的冤屈,只因為了成全宋江的“忠義”,都被李逵擔下了。這三個“罷”字,真是字字泣血、聲聲慟天。
如果《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把自己也投射到作品中的一個人物身上的話,我才想他一定是把自己想象成李逵。李逵的一生過得很痛快,能夠不受任何規范、世俗的羈絆,殺人如麻、口啖人肉、咒罵贓官,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管他人如何評價,不管后世如何講談,一生就如同在大氣層燃燒盡了的流星,在空中打出一個漂亮的火花,連一小塊隕鐵也不會留下。
宋江一生秉持“忠義”,最后還是以忠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