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兒
“春水碧于天 ,畫船聽雨眠”——在韋莊眼里,江南是一種情愫。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在蘇軾眼里,江南是一幅畫;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在白居易眼里,江南是一種思念。
而對于北方人來說,江南則是一種向往。
可以說,每個北方人心里都有一個江南:那綠綠的河水,和岸邊翠翠的垂柳;那彎彎的拱橋,和橋下黑黑的烏篷;那暖暖的陽光,和陽光下青青的石板;慵懶地徜徉在悠長的古街上,看青磚黛瓦亭臺樓閣,看街回路轉水靜舟行,恍然間就已夢回千年……
啟封故園即是如此。
啟封故園位于鄭汴洛“三點一線”黃金旅游線上的中國四大名鎮之朱仙鎮,是黃河旅游線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近年來,啟封故園依托朱仙鎮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以及獨特的山水風貌,重心打造出了以文化旅游、影視傳媒、文化會展、健康養老等產業為支撐,獨具特色的“中原休閑古鎮”。整個景區以漕運文化、岳飛文化、年畫文化、豫劇文化、狀元文化、姓氏文化、吉慶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演藝、研學實踐、愛國主義教育為載體。以明清營造法式為風格,將厚重的歷史、傳統的文化皆收其中。作為中原水鄉、北方古鎮的特色文化旅游綜合體,使中原大地增添了水的靈動,為游客帶來江南水鄉般的享受。
啟封牌樓是園區的標志性建筑,園名源于鄭莊公的“啟拓封疆”,故,也有啟封有禮,開封見喜之寓意。啟封作為古都開封的前身,中國古代四大歷史名鎮的中心,故,歷史地位顯耀,文化底蘊深厚。
牌樓采用中國傳統營造法式建造,全木質屬榫卯結構。開間8間36米,進深11米,高16.83米,為七門八柱,寓意為啟封故地千年古鎮,喜迎八方游客。牌樓通體布滿雕飾,圖案精美,栩栩如生,每一副精美的木雕,就是一個歷史故事,16幅故事貫穿了整個開封4500多年的歷史,彰顯八朝古都厚重底蘊,故,啟封牌樓也是一處展現開封歷史文化的文化標志。此外,牌樓是目前有跡可查的中國最大的純木結構牌樓,堪稱中國第一大牌樓。
如果說啟封牌樓是開封歷史的濃縮,那么四面牌坊上的四組詞語就是對朱仙鎮歷史的高度概括,是朱仙鎮的四張名片,分別反映了朱仙鎮的漕運盛況,岳飛的朱仙大捷,豫劇起源祥符調和木板年畫。
鳴鶴島名字的由來正與鬼谷子率眾弟子在朱仙鎮修仙練道有關。相傳,一個薄霧繚繞的清晨,鬼谷子協同眾弟子沿湖漫步,邊走邊講經論道,講的正起興時,突然間聽見從霧氣縹緲的湖心傳來仙鶴的鳴叫聲。透過繚繞的霧氣,他們看到湖心處有一處小島,鬼谷子與眾弟子說:“此處仙鶴啼鳴,仙氣繚繞,為修仙頓悟之絕佳地,爾等宜常往之,打坐冥想。”故此,湖中小島得名“鳴鶴島”。后,眾弟子謹遵師命,常來聽到鶴鳴的地方打坐冥思,不久眾弟子果真修成正果。今,后人為紀念鬼谷子師徒,在這座鳴鶴島上又建了一座仙鶴亭。
而今,湖中的鳴鶴島上花草遍布,鶯歌燕舞,四季綠意,生機盎然,要欣賞島上美景。要進入島中需要通過這座名為“攬勝橋”的浮橋。此浮橋雖然結構簡單,沒有用到一磚一石,但它卻可以讓游客在橋上看風景,過了橋,感懷鬼谷子與眾弟子的修仙往事,現在,我們雖然無法通過此橋進入島中覓得仙鶴,但此橋卻擁有了通往成功的寓意,故“攬勝橋”的名字便有:“攬一島之風景,得一世之繁榮”的意思。
及第閣狀元牌樓再現了古代科舉文化的輝煌,當于是古代舉行殿試的場地。在牌樓門盈正中間,各位可以看到一組人物木雕,這幅木雕為“新科夸官”,就是,新科狀元殿試欽點之后,由吏部、禮部官員捧著圣旨鳴鑼開道,狀元身穿紅袍、帽插宮花,騎著高頭駿馬,在皇城御街上走過,接受萬民朝賀。因奉有皇上圣旨,不論什么官員,得知夸官,都必須跪迎,向圣旨叩頭,高呼萬歲。目的是激勵學子們的上進心,鼓勵他們積極地學習,參加科舉考試,出人頭地。牌樓正下方為一組石雕,陰刻了八個字:文星高照,連中三元。宋代科舉考試分為三場,鄉試第一名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為“省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古代科舉獲取鄉試、會試、殿試者被譽為連中三元。他們文運亨通,均是有大才之人。如狀元“馮京”,曾官至宰相。
關于狀元橋,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開封是宋都,在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文官要比武官高出一個等級,因此宋朝的科舉考試相當嚴格,所以宋朝文人墨客輩出,如、李清照、范仲淹、歐陽修、辛棄疾、蘇軾;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 、活字印刷,還有郎朗上口之宋詞,皆因此。當時宋徽宗的三兒子趙楷,一直很喜歡讀書,于是在各地士子進京趕考的時候他也去湊了個熱鬧。宋重和元年,即公元1118年,趙楷才17歲,他偷偷地參加了科舉考試。由于他文采非凡異常,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殿試并奪得頭名(狀元)。
發榜后,趙楷將實情告訴了徽宗,徽宗在高興之余怕天下士子說閑話,就把當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為狀元。宋徽宗為鼓勵眾皇子讀書,賜趙楷黃金千兩。趙楷分文未取,以朝廷賑災的名義賜予遭受黃河水災嚴重的朱仙鎮一帶,用剩下黃金建造了一座橋,老百姓稱它為狀元橋,實則紀念中國歷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趙楷。全國現有100多座狀元橋,而景區狀元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為沒有名分“狀元”命名的狀元橋。
魁星街主要以小吃為主。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在開封尤其適合,可以說開封把河南的小吃吃出了新高度。這里就集中了幾乎河南有名的美食和各地特色小吃,比如其中的開封灌湯包、杏仁茶、炒紅薯泥、鍋貼等都有多年經營歷史了。您是不是被香味吸引的走不動路了呢。
枕水人家是兩進的四合院,在每進院子內都可以看到天井也可以稱為蓄水池,天井內儲水,四面雨水也會流入天井中,聚水即是聚財,也稱為“泗水歸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另外也作為消防用水。在代這座院子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居住的地方人。現在這座院子是作為民宿可以入住,體驗一下古代“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
朱仙鎮,啟封故園,一個去了三次還想再去游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