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電影院里,片尾曲響起,你卻還留在座位上,久久地不肯離去;曾幾何時,床頭案前,書已然合上,你的心,突然抽搐了一下,低下頭,淚水已在眼中打轉;曾幾何時,云窗月帳,另一個人,語氣平和,娓娓道來自己的種種經歷,你不住的點頭回應,心里卻萬分懊惱,原來人生還可以如此絢麗多彩。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股正能量,它會被一個個勵志的故事激發,衍生出內心的種種悸動,使我們沉默,讓我們流淚,給我們力量。
然而我們是否僅僅滿足于每一次總是被他人感動?
我們有沒有試過哪怕一次把自己感動?
有位哲人說過一句話:“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深化;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可見,一段成功的、精彩的人生,是來自于優秀的自我把控能力,它包括意識層面、精神層面和行為層面,通過這樣的自控,我們可以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可以帶上我們穩固而持久的自發正能量,隨時整裝待發,去面對人生的一個又一個精彩和挑戰。
然而,現實情況卻總是知易行難,立下一個志向能夠始終若一地執行到底,說出一個夢想能夠堅定不移地落實到位,這樣的人幾乎寥寥無幾。我們還是每天刷著朋友圈,看著各種勵志故事,默默點贊,默默轉發,我們發現原來我們最缺的還是那種基于改變的有效行動力。
筆者也曾經是這樣一個“立志達人”,每年元旦伊始乃至春節將近,都是我狀態最佳的時段,可能是感嘆時光之匆匆流失,也可能在這段時間總能遇上更多工作中無法接觸到的優秀人群,我總會在當時立下總總誓言,如今年一定要看完100本書,如明年一定要變得更加善于交流,如此種種,最后都變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代版真實案例。一年一年,一日一日,循環往復地無法實現自己內心所想,無法讓自己一步步向期望的方向改變,這樣的情況,也逐漸使我失去了改變的信心,想想自己可能也本該如此。
不經意間,我讀到了一本由《紐約時報》記者查爾斯·杜希格撰寫的《習慣的力量》,書中所描繪的種種培養優秀習慣的技巧和方法,當下便使我受益匪淺。我利用書中的理論,諸如“先找到‘小成功’”、又如“用舊的習慣裝扮新的內容”、再如“弱聯系的力量”等等,一條條應用并實踐。
每天清晨5:30起床,列好一天的計劃,完成一項,打一個勾。“中午小睡半小時”,“準時準點吃飯”,“固定每天的學習時間”,“每天1小時閱讀時間”,“每周3次跑步”,“記得帶上微笑”,“更多投身到公益”。。。逐漸地,我發現改變正在不經意間發生,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一切都是那么順其自然。
“1.小空在微信里稱贊我,笑容有感染力,我的快樂散發出來,他感受到了。2.跑步2公里完成,小腿肌肉得到了有效地鍛煉。2015-7-2 ^o^開心的一天吶”;“1.被老朱夸獎精神狀態極好,像換了個人似的,懷疑我是不是遇上什么好事了。2.我的情緒有很強的感染力,而且越發可控咯。2015-7-13很不錯的一天,被各種認可,不過還是要加油^_^”“1.眼中的花花草草越發的美麗動人,感覺自己更具靈性了. 2.聽了一堂學術研討課程,不昏沉,思想極度集中。2015-7-28搓手的動作很有用,可以讓情緒高漲哦”偶爾的心情筆記,過幾天再翻看時,嘴角仍會不自覺上揚。
當然,我的改變還沒有完成,一切仍在進行中,不緊不慢,向著正確的方向,一步一步,持久并堅定。現在的我對未來充滿,即使仍有缺憾和不完美,但我堅信,總有一天,我能去到那個我想要達到的地方,成為我想要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