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我大學所在系里的口號。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雜事雜物,總會讓你內心對于原本堅信的事物有所懷疑。更多的是,由于辛苦,很多人放棄了自己的想法,變得人云亦云。
小飛,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他一直夢想著去北漂,不僅是對大城市的向往,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他的“所愛”。
大學畢業后,家里人都勸說他留在家鄉工作,雖然是小縣城,但工作機會還是有的。剛開始時,小飛心如玄鐵,一心走向大城市。租地下室、早早5點多起來擠地鐵,拿著微不足道的實習工資。過年回家聚會時,面對三姑六婆的詢問、以及留在家里邊工作同學的質疑,他也開始懷疑自己。最終,在家里的施壓下留在了縣城工作。
我無意說最終結果是好是壞,只是終究覺得缺了點什么。
整整2千年,烏江岸邊仍回蕩著你那威嚴的聲音及你倒下那撼動天地的響聲,烏江猶如照相機,錄下了那永遠難以忘懷的一幕.那烏江成了你一生的遺憾同時也造就了你的一生,可你是否知道,你可以更英雄...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東西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這時項羽手下的士兵已經很少了,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那么多楚人呢?”說著,心里早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了起來,在帳營中喝酒,并和虞姬一同唱歌。歌休,項羽上了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池畔自刎而死,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了。
蠻喜歡的古代女詞人李清照,這樣贊嘆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現在回想,項羽或許并不是不愿屈服,而是內心的防線被最后一根稻草(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民歌)壓倒了。如果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渡過了烏江,便可以卷土重來,不至于熱血染烏江,大丈夫能屈能伸,說的就是要學會變通,古今中外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如越王勾踐,因亡國而流落到異國,受他人凌辱,他忍住了,回國后,決心復國,每日臥薪嘗膽,最后便滅了吳國,成為中原霸主。而項羽何嘗不可以呢?對于自己的所愛,犧牲一點又何妨呢?
一時的辛苦與忍讓并不意味著失敗,而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尋找機會從頭再來。
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樂,也會歷練坎坷和挫折。幸福快樂時,我們總是感覺時間的短暫;而痛苦難過時,我們卻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來就 是雙胞胎,痛苦往往是伴隨幸福并存。會享受幸福,也要學會承受痛苦,享受幸福會增加你的成就感,承受痛苦則會提高你的自信心和忍耐力。
艱辛不棄其愛,這是我認同的一句話。不管“其愛”指的是一個想法、一個人、夢想或者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
當我們遇到坎坷、挫折時,不悲觀失望,不長吁短嘆,不停滯不前,把它作為人生中一次歷練。把它看成是一種人生成長中的常態,這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譜寫出自己的燦爛人生。
你呢,會因為艱辛,而放棄自己所愛嗎?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我大學所在系里的口號。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雜事雜物,總會讓你內心對于原本堅信的事物有所懷疑。更多的是,由于辛苦,很多人放棄了自己的想法,變得人云亦云。
小飛,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他一直夢想著去北漂,不僅是對大城市的向往,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他的“所愛”。
大學畢業后,家里人都勸說他留在家鄉工作,雖然是小縣城,但工作機會還是有的。剛開始時,小飛心如玄鐵,一心走向大城市。租地下室、早早5點多起來擠地鐵,拿著微不足道的實習工資。過年回家聚會時,面對三姑六婆的詢問、以及留在家里邊工作同學的質疑,他也開始懷疑自己。最終,在家里的施壓下留在了縣城工作。
我無意說最終結果是好是壞,只是終究覺得缺了點什么。
整整2千年,烏江岸邊仍回蕩著你那威嚴的聲音及你倒下那撼動天地的響聲,烏江猶如照相機,錄下了那永遠難以忘懷的一幕.那烏江成了你一生的遺憾同時也造就了你的一生,可你是否知道,你可以更英雄...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東西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這時項羽手下的士兵已經很少了,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那么多楚人呢?”說著,心里早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了起來,在帳營中喝酒,并和虞姬一同唱歌。歌休,項羽上了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池畔自刎而死,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了。
蠻喜歡的古代女詞人李清照,這樣贊嘆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現在回想,項羽或許并不是不愿屈服,而是內心的防線被最后一根稻草(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民歌)壓倒了。如果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渡過了烏江,便可以卷土重來,不至于熱血染烏江,大丈夫能屈能伸,說的就是要學會變通,古今中外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如越王勾踐,因亡國而流落到異國,受他人凌辱,他忍住了,回國后,決心復國,每日臥薪嘗膽,最后便滅了吳國,成為中原霸主。而項羽何嘗不可以呢?對于自己的所愛,犧牲一點又何妨呢?
一時的辛苦與忍讓并不意味著失敗,而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尋找機會從頭再來。
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樂,也會歷練坎坷和挫折。幸福快樂時,我們總是感覺時間的短暫;而痛苦難過時,我們卻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來就 是雙胞胎,痛苦往往是伴隨幸福并存。會享受幸福,也要學會承受痛苦,享受幸福會增加你的成就感,承受痛苦則會提高你的自信心和忍耐力。
艱辛不棄其愛,這是我認同的一句話。不管“其愛”指的是一個想法、一個人、夢想或者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
當我們遇到坎坷、挫折時,不悲觀失望,不長吁短嘆,不停滯不前,把它作為人生中一次歷練。把它看成是一種人生成長中的常態,這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譜寫出自己的燦爛人生。
你呢,會因為艱辛,而放棄自己所愛嗎?
(文/李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