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形成自我學習的高度積極性
——理性思維和行為,會提升孩子對自我能力的渴望和追求
英國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靠了適當的訓練、教育和專注、自己完全有能力去控制、完全受自己支配的東西之上,我們的幸福就完全有保證,并且不受命運的影響。人們想要的、各種理想目標,都不會無緣無故地都能得到或者實現。”
一個人覺察了“我能”的力量,感受“我能”帶來的發展、樂趣和滿足,才會對“能力”充滿了渴望。這種渴望會驅使我們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能力是通過人們在實踐活動中展現出來的,保證人們實現目標、達成理想的素質,既包括認知——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又包括有效的行動力。
理性的思維和良好的行為培養能幫助孩子獲得越來越多的能力:如觀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分析能力、判斷力等等;另一方面,當孩子的能力與日俱增,又會反過來完善他的整個思維,更好地指導他自我的行為,最終達成孩子的思維行為模式的完善。
能力需要在學習中獲得。一個人感覺了,進而觀察、發現意義、發現關系,這就是學習,但這種學習過程里還要求學習者排除一切的影響因素,長久、專注、始終堅持地投入。這種長久、專注的投入堅持時間越長,越深入,生命的內在變化就越迅速,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會在人的生命中發展出生命的意志力。這種意志力就是決定一個人未來是否能獲得成功的根本。
知識和技巧,孩子可以被灌輸,通過對成人的觀摩、模仿習得,但這種生命的意志力是屬于孩子生命內部的東西,只能由他們自己在學習中,由于內在產生質的變化而建立,外人無法灌輸。這種變化讓孩子對學習的追求是自發的,積極的,完全出于自我發展的驅動。
孩子一旦形成這種積極和自發性,他們的認知就會以成人無法想象的速度和廣度在飛躍。這樣的孩子,未來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他們都能奔著自己的目標過得很好。
在這個方面,父母又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達成這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