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不僅使艾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還會使身體遭到寒涼的傷害,不利于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于體溫。艾灸后最好補充一杯熱水稍稍有點燙嘴的,千萬不可喝涼水。
3、一個穴位艾灸完畢,要用衣物,毛毯等遮蓋住艾灸部位,不可暴露在外面。
4、艾灸后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于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chǎn)后風等疾病,灸后30分鐘可以著常溫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5、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風寒感冒、癰疽痹痛灸量不宜過度,宜小宜少。
6、灸后調(diào)養(yǎng)口訣:灸后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7、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wěn)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艾灸時候一定要平心靜氣,感受艾灸帶給你的美好感覺,這樣效果才會更好。
8、兒童艾灸、面部艾灸、直接灸,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jīng)絡(luò),不燥,比較柔和,不易使身體造成傷害。
9、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應(yīng)先灸陽經(jīng),后灸陰經(jīng),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如果不講次序,后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后遺癥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yīng),也應(yīng)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一定不可亂。
10、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吃完飯還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艾灸,往往艾灸完都10點多了。這樣行不行?不建議晚上艾灸超過9點,偶爾幾次無所謂,但是長期這樣的話會傷陰,畢竟晚上9點后百脈要休養(yǎng),呈收斂狀態(tài),而艾灸主生發(fā),所以太晚艾灸不適宜。
11、還是有很多人問,艾灸后是否可以馬上洗澡。雖然很多書上說艾灸后半小時可洗熱水澡,但一般建議灸后2小時再洗澡,即使熱水也不要很快去洗,因為熱水有濕氣,容易進入穴道和經(jīng)絡(luò)。
12、艾灸后若出現(xiàn)上火,可艾灸足三里、涌泉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溫開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減少灸量,很快這樣的癥狀就會消失。
13、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質(zhì)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于胃氣也是一個挑戰(zhàn)。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做。
14、雖然大家都知道艾灸時不要吹空調(diào)、電扇,但是艾灸后呢?艾灸后你的毛孔也還是打開的,不能受寒受風。你可以這樣做,開另外一個房間的空調(diào),緩緩降低整個房屋的溫度,你在沒有空調(diào)的房間艾灸,躲避直接吹,這樣既不會太熱而且又沒那么寒涼。
15、艾灸治療后,有的人會大汗淋漓,一動就出汗,怎么辦?一般來說,多出汗是好事,在排毒。但是如果你覺得身體很虛、有氣無力的,那就要注意了,要艾灸足三里這個滋陰的穴位,同時要注意休息,要養(yǎng)好氣血。嚴重的話需要中醫(yī)面診再辨證調(diào)理。
16、女性月經(jīng)期到底能否艾灸?這個要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來定。從理論上來講,月經(jīng)期艾灸不會給身體帶來危害,而且經(jīng)期艾灸有些時候會有很好的效果,借著經(jīng)期排血量,可以幫助體內(nèi)排出寒濕、瘀血等,特別適合那些痛經(jīng)、經(jīng)量少的女性。有些人月經(jīng)量比較大,那么此時艾灸,一般會導(dǎo)致經(jīng)量更大,造成自己恐慌和疑慮。如果超出正常月經(jīng)量,又不懂得怎樣止血,就真的會有損身體,通常建議經(jīng)期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