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會使你老去,也會讓你更有風韻。
日子需要點兒無傷大雅的作勁兒,這叫精致。
1米88的個頭,卷卷的潮人發型,喜歡抽煙喝酒,
咋一看,羅陽就是個典型的痞帥90后;
但江湖人稱“羅三裁”的他,其實以做旗袍為業,
只是這個“旗袍哥”又作,又拽,又倔——
裁旗袍,改良款一律回絕;
做生意,一口價,還價請出門左拐
投緣的顧客又會主動折扣,不喜歡的顧客高價不應;
會因為姑娘們自慚身材不合適穿旗袍而“生無可戀”,
也會在做了一件很美的旗袍后呼朋喚友去酒吧蹦迪;
在他身上,“矛盾”被演繹得盡善盡美。
羅陽在干媽的旗袍店長大,從小就被那種東方韻味迷得沒有魂。
再大一點,開始幫忙看店、接待顧客、看干媽剪裁衣料,
17歲那年,羅陽拿起剪刀,踩著縫紉機,正式入行。
高中畢業時,他順利考入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設計專業。
大一時,他發現自己對學校傳授的那些“時尚”根本不感興趣
于是開始思量開個自己的旗袍工作室。
但父母不反對也不支持
為了攢夠前期資金,羅陽拼命兼職,
當模特、發傳單、當麥當勞服務員……
大二下學期,他終于攢夠了“第一桶金”,
他的“羅三裁私人定制旗袍工作室”成立了。
工作室開起來時,羅陽20歲,
但年齡雖小,羅陽的“規矩”卻很多,
概括成一句話就是:
“短的不做,帶拉鏈的不做,改良款也不做,不還價,嗯,您慢慢考慮。”
旗袍一直給大家一種誤解,好像只有“面容姣好、身材窈窕”的女子才能駕馭。
羅陽對此很不屑,
“不論年齡,不論高矮胖瘦,都可以穿出旗袍的美,因為是人穿衣服,而不是衣服挑人。”
“每次有姑娘跟我說等我瘦下來就來做旗袍,我感覺就像永別。”
因為“規矩”太多,工作室開張近一年根本沒有訂單。
可就算這樣,倔強的羅陽也不肯屈服。
“有時候,日子需要點兒無傷大雅的作勁兒,我把這叫——精致”。
從無人問津到生意好轉,羅陽用了3年;
從生意好轉到備受追捧,羅陽又走了整整5年。
八年里客人一波一波地變換,羅陽的風格卻始終如一:
每件旗袍都秉承傳統,一針一線,細致用心,板眼之間,分毫無差。
羅陽用這樣的執著與認真慢慢打動了懂旗袍的女人們,
有世界各地的普通女子,也有聲名赫赫的名人名流,
比如,明星馬伊俐,著名攝影師陳漫。
但更讓羅陽高興的是,他遇見了很多氣場相投的客人。
這些客人,訂做一件合身的旗袍只是為了日常的穿著。
她們穿著旗袍去喝咖啡、踏青、旅游,哪怕只是自己一個人在喝茶、寫字的時候,
也可以這般精致,不肯敷衍。
這讓羅陽很感動:穿旗袍本來就是一種屬于自己的享受,自己開心就好。
他總是鼓勵姑娘們大膽去嘗試,
“精心化好自己的妝容,配上高跟鞋,戴上最喜歡的耳環,你會發現任何一件旗袍都是適合自己的。”
羅陽說做了這么多年旗袍只論證了一個真理:
“凡是能把老派旗袍穿出美來的,無一不是有些根底的,老話不錯,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