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遇兩株木槿花。兒時故鄉的路邊籬笆邊兒到處都開滿了木槿花。而今舊時花又開而故鄉卻已遠,睹花思鄉,她們毫無來由地勾起了我的鄉愁。
寫下這幾行字,我竟然濕了眼眶。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每個遠離故鄉的游子,都會有屬于自己的鄉愁。
看看余光中的鄉愁,在這里: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他的鄉愁大氣,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將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有著我們無法企及的高度、廣度和深度,是海外游子唱給祖國的深情而美好的戀歌。讀來情深意切,動人心魄。
再看席慕容的鄉愁,在這里: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里的
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容的鄉愁溫婉憂傷,具有牧歌式的情調,意境深邃悠遠,讀來全是淡淡的哀愁。
我的鄉愁在這里,在我的心里在我的記憶里在我的腦海里。
我的鄉愁在江漢平原的一個小村莊里,那里炊煙裊裊,小河靜靜地流淌,人們安靜的在這里生活,民風淳樸,其樂融融。張家有事李家幫,李家有事全村幫。
我的鄉愁在黃昏的鄉村小道上,那里鋪滿了細碎殘陽。稻草披著一件件柔軟的金黃綢衫守候在寂靜的鄉野,田野間蛙兒鳴,蟲兒唱。農人們扛著農具,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在田間小道,趕著自家的牛。雖然身體是疲憊的,可是心兒卻是歡喜的,是從容安定的。不信你仔細聽,他們嘴里還哼著小曲,間或輕輕揚起鞭子,作勢要打同行的老牛,其實不是,他只是在幫他親愛的同伴驅趕蚊蠅。
我的鄉愁在綠油油的菜地里。灼灼的花,累累的果。院落里架著黃瓜、西紅柿和豆角,種著土豆、茄子和白菜。長著憨厚淳樸的花生和紅薯,英資颯爽的玉米和香甸甸的西瓜。
一如陳醉云的《鄉下人家》:
“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它們提醒著時令和農事,讓季節在村莊里隱退,節氣凸現;讓人們記住清明谷雨春播,白露秋分收獲;記住小暑鋤草,二伏種菜……祖先傳下來的農諺,縱使過了千年也靈驗。
我的鄉愁在燦燦金黃的,微風中歡欣翻滾的麥浪里。麥浪里的幾個人影戴著草帽,時而揮舞著鐮刀,時而放下鐮刀捆起割下的麥稈,或稍事休息,喝口水擦擦汗。他們是誰?那不是我年輕的爹娘嗎?那不是旁邊的來昌哥嗎?還有碧簪爺和笑枝姨。他們在陽光下忙得熱火朝天,我好像聽到老爹正在給他們講笑話,笑聲多爽朗啊,他們的面孔多年輕啊!一群小孩在旁邊嬉戲打鬧,草叢里面找蟲子,摘野花。那里有我嗎?那個穿著小花裙忽閃著一對大眼睛的小姑娘不正是我嗎?她正享受著爸爸媽媽的寵愛,在陽光下無憂無慮地玩耍,她怎么知道人生會有無盡的煩憂?她天真無邪地以為當下就是永遠。
我的鄉愁在夏夜的黃昏里。人們從地里歸來,家里的老人做好了晚飯,家家灑掃庭院,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人們不拘坐在哪個地方,大家端著碗,散著步吃,聊著天吃,你夾我桌上一筷茄子,我夾你桌上的一片黃瓜,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與他們,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我的鄉愁在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樹蔭里草地里。“修長亭亭玉立的竹子,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一旦發現好食物母雞就會咯咯地召喚他的寶貝們,小雞們爭先恐后嘰嘰嘰喳喳朝媽媽沖過來;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一幅悠然自得的姿態,一幅于事無爭的樣子,一幅氣定神閑的模樣,好像他,就是這片土地的國王。
我的鄉愁在王大媽李阿婆送過來的一碗碗湯圓粽子或饅頭炸糕里。每家每戶做了好吃的,總是分享給左鄰右舍。今天胡婆包了包子端一些給我們,明天奶奶蒸了米糕端一些給他們分享。所以隔三差五我們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都能收獲溫暖的感動。
這份淳樸的情意呀,細水長流著,綿綿不絕,滋養著我的童年的我的童心。讓我從小就知道“一粥一飯,一粟一粒,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也讓我從小就知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
瓊琚。”別人對我好三分,我必回報她十分。
我的鄉愁更在夏天的傍晚天空翻飛的蜻蜓里。那首老歌《晚霞中的紅蜻蜓》,最能說明我的鄉愁。
晚霞中的紅蜻蜓,請你告訴我
童年時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
提起小籃來到山上,桑樹綠如蔭
采到桑果放進小籃,難道是夢影
晚霞中的紅蜻蜓呀,你在哪里喲
停歇在那竹竿尖上,是那紅蜻蜓。
我的鄉愁在秋天紡織娘的鳴叫里。“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里,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我的鄉愁在冬天暖手的火爐里。簡易的土火爐,盛著做飯時未燒盡的劈柴塊。捧在手上溫暖的不得了,還有那親切的柴火余香。我們總是把黃豆呀蠶豆呀花生呀埋在火爐里,過一會兒噼噼啪啪地響起來了,我們歡笑著去搶啊鬧啊。那一刻真幸福真快樂,那一顆蠶豆真香,賽過世間所有的美味。
我的鄉愁在鄉親們淳樸的笑顏里,在熟悉的鄉音里,在親人們呼喚我小名的親昵里。
我的鄉愁在一畦一畦碧綠的秧苗里,在一壟一壟雪白的棉花里,在所有立在田間歡笑的莊稼里。在雞犬相聞的田野里,在魚蝦嬉鬧的荷塘里,在隨風搖曳的柳條里,在剛剛豐收的稻谷香里小麥香里棉花堆里。
我的鄉愁在溫柔芬芳的泥土里,在燃燒著紅彤彤火苗的土灶里……
那么溫暖那么親切,那么悵惘那么哀愁,那么令人……魂縈夢牽。
我的鄉愁在那一樹一樹盛開的木槿花里。在我的心里我的記憶里,我的腦海里。
我的鄉愁,木槿花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