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語逆襲之路

不知何時開始為什么,好像在中學里開始流行一種風氣,好像英語不好是一件理科生很順理成章的事情,大家都有好像早早地形成一種共識,好像不會英語反而說明你的理科思維很好,好到讓你偏科。

從我自己學習經歷來看,我認為任何一個人都能學好英語。

說起我的英語的學習過程,就必須要追溯到最早最早的幼兒園了

我的幼兒園是在一個小鎮上的民辦幼兒園上念的

當時的幼兒園教的也很簡單,基本上每天都是玩兒,和小伙伴兒一起玩,正正經經上的課好像也就是數數,我們那兒的畢業時就是讓你數數如果能從1數到100那你就畢業了,這段時期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英語這個東西,每天就是玩兒。

到縣城的小學后,直到小學三年級才知道有英語這個東西,

第一次知道:哇,原來我們還要學另外一個語言。

這時候才知道原來很多小伙伴在幼兒園就已經學了英語,記會了很多實用單詞。而我,連英語怎么學都不知道,上課完全聽不懂,加上這時有些家庭不錯的同學開始報英語班,之后我們的差距越拉越大,我開始有點慌了。

這也是我英語最低谷的時候了,起點有點低。

我不知從哪聽到過英語需要背單詞,決定一定好好試試,當時畢竟英語差。

當年也是少年意氣風發,每天早上爬上樓頂開始背單詞,首先背的是月份,星期之類的東西,不過當時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背單詞,感覺背了就忘,背起來挺難還感覺效果,有點堅持不下去,但后來逐漸的畢竟記下來一些,慢慢的開始聽得懂英語課了,老師也開始鼓勵我,說我有很大的進步,我頓時對英語充滿熱情。

之后每天提早完成其他作業后,我還另外干了一件事

我開始按照老師曾經提到過的學習步驟去把英語書后面的錄音磁帶找出來,每天晚上8-9點開始聽磁帶,讀課文(本來那個年級的我應該在追動畫片來著,但剛好那一年,我家電視機壞掉了,然后也沒有再買一臺,就這樣干耗著,反而讓我靜下心來認真練聽力),聽到不懂聽不清的東西就開始回放,不斷找感覺。

然而后面我發現我們小考居然不考英語,一下子班上不重視再加上自己學習重心轉變,后面就沒怎么學英語了,我當然也就不知道我的英語水平到底變得怎么樣了?

直到小升初后那的那個暑假,為了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活打好基礎,我媽給我報了一個音標班,和我一起在那學英語的小伙伴有一些是初一英語沒學好的來那里補課,我們是一起學的音標,但明顯我可以感覺到我的英語基礎是比他們要好的,我學習音標的速度也比他們快。

為什么?

我后來才意識到這是我當年小學打下的基礎啊,通過聽讀課文我當年腦子里裝了多少句標準的英語?當然這是后話,當時我哪知道這些?老師怎么教就怎么學唄?

后來九月份正式開學后,老師也開始講音標,但一般只在帶讀新單詞的時候,順便講一下,這時因為我已經可以自己讀出每一個單詞的發音了,所以后來我開始自己背單詞,因為我知道一個詞怎么發音,之后的背誦單詞其實基本上記住怎么發音后面的拼寫稍微記一下整個單詞就八九不離十了,所以整個初中乃至后來全部單詞的背誦都變得不是很難,無非需要勤快一些,多復習,多運用。

后面的話,第一次期中考試,我記得我的英語應該是110多分(120總分),后面還拿了個學科競賽的一等獎,最終中考畢業時拿了個116(120總分)。

其實后面的話,我只是跟著老師的方法走,上課記筆記,下課寫好作業,也并沒有認知到自己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我的思維還處于一種半覺醒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有一段特別的英語學習經歷,就是我記得當時我的英語有段時期感覺有點瓶頸期了,提不上去了。

我想了一個辦法,我干了一件很幾乎沒人會干的事:

我把每次練習冊上那種練習前面的補充各種詞組搭配,語法要點,老師沒講到的,或者提過的知識點,但我記得不深的全抄下來了(內容量很大,幾乎每天做練習之前抄一遍真的很多,所以大家一般會跳過去這段講解直接做后面的練習)抄在我的筆記本里,每天早上都會朗讀復習。慢慢的,我發現很多東西在腦子里都比以前清晰了,答題也更有感覺了。(因為其實初中考的還是基礎,而基礎是一定要一個一個積累下來的,不管是語法也好,還是詞組搭配也好都是需要一點一點清晰地積累到腦子的,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到效果的。)

回首初中的話,我其實還是更多跟著老師走,直到后來因為中考成績比較好,考了我們尖子班的第一,進了省重點縣級中學的特尖班,里面高手如云,才意識到自己的英語其實離真正厲害的同學還差遠了。

我拋給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他們的英語比我好太多呢?

因為智商?

不可能,從我自己的英語學習之路來看,英語學習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智商問題,甚至可以說任何學習過程,任何學科都不存在智商問題,真正有的話,那也是極個別少數,一般不在你的競爭對象中。

那么為什么我會比他們差?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本質上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我以前的學習方法是不錯,但是最后也只能把你送到這個水平,想要更上一層樓的話,我還必須改進我的學習方法。

事實上,我最后真做到了,當然這是后話。

我猶記得我高一那時英語算是被各路大神碾壓,英語成績實在一般

當時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提高英語成績,老師講的很多都聽不懂,初中有些語法學一般,偏偏老師講的語法又特難,很不自信,結果我高一的英語完全亂搞,單詞沒認真背,自己買了一本張道真語法書硬啃,效果很一般。。。

因為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學,所以也就亂學一通,買各種書,各種自學,高一任務又重,時間本來就很少,花了這么多時間又沒效果,真的讓人很慌,也很迷茫。

猶記得有次有個培訓機構來過我們這里招生,寒假集訓一個月,報名5000,宣傳說報完之后英語能夠提到130分的水平,我居然差點想報。。。。

然而幾個月后,用我自己研究出來的方法學英語,我的英語已經130+了

現在想想當時的我,身在學習谷底,思想一片混亂中的思想真是可怕!

毫無理智而言。

繼續說當時的故事

那時我挺焦慮的,于是我干了一件事

我問了我自己一個問題,英語到底考什么?

英語其實考的很簡單,也就考聽力,閱讀,作文。

過去我一直在糾結語法的學習,但后來我發現這東西真的不重要,語法書上的一條條規則背下來又有什么用呢?

其實你學漢語時我們又怎么會想到去記下那些條條框框?

其實不會,那么英語是不是也一樣呢?

答案很明顯,那這樣的話,有語感不就行了嗎?

語感怎么練?朗讀啊,閱讀啊,

那么看文章看不懂怎么辦?背單詞啊。

有了這些思考,我感覺我的行動一下清晰了。

每天早晚背誦新概念3,背誦高考作文范文,提升語感,然后抓住寒假時間我每天用百詞斬每天背200個單詞,先把高中單詞全背過了一遍,后來繼續背四級單詞。期間背完單詞就刷刷閱讀,爭取現學現用,提高知識留存率,至于聽力,除了多聽就是多讀了,因為本身讀的同時也是練聽力了。

結果很明顯,幾個月后,我的英語成績穩步提升,再后來我在英語這門學科上一直到高考基本都沒怎么花過時間,平時刷刷閱讀,保持語感就行。成績穩在130以上,后期主要研究的就是怎么把作文寫得更好了。

后面其實接觸了很多學習方法,這些東西常常讓人有些醍醐灌頂。

才發現自己初中的學習方法到底為什么有效,也是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下才了解到自己的英語提升之路到底該怎么走。(這是我已經開始喚醒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了,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這樣做有什么效果,達到效果怎么辦,沒達到效果又該反思哪里?)

比如復習這個觀念,我初中完全沒有概念,我只是每天執行自己的學習習慣,根本沒有想到底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會成功的機理是什么?

所以沒有刻意復習過。

到了高中,我才開始接觸到原來學習是有方法的,原來我初中學出來的成績不是偶然的,這種學習過程是有科學依據的。

比如當時我的英語學習是從每天大聲朗讀開始的,每天早上朗讀本身就已經確定了每天的復習周期都是一天,而且本身朗讀這個行為就把聽說練到了,而且利用視聽說的效應把記憶效果放到了最大,再加上了每天抄寫練習之前的詞組要點,語法知識,做題,實際上把知識運用到題目場景中了,這樣有避免學成了美國文盲英語,要知道美國文盲的英語雖然說得很6,但其實一句也寫不出來。

最后總結一下心法(實際操作步驟都在故事細節里,但是心法只能靠總結了)

1.抄寫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門學習絕技

為什么重要,要知道抄寫的時候你是很難開小差的,而且抄寫本身也是在復習一遍,在抄寫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奇妙的細節是在你平時注意不到的,而往往細節是魔鬼,成敗統統都在細節中。

要知道,一個知識,從聽一遍,讀一遍,再到抄一遍,最后運用一遍,實際上要忘記它也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啊!

其實道理很簡單,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為什么?

嫌抄寫麻煩,對啊,有更簡單的方法,為什么要選擇抄寫呢?

抄寫多累啊?

但學習本身是一個很克服遺忘的過程,你就算再厲害,每天都學了很多東西,但是你沒有去復習,對不起,你的腦子不會原諒你,忘了就是忘了,一個月后的某一天你回想起自己好像學個某個東西,但其實當你實事求是地問自己

我到底學會了什么?

。。。。。。

結果很有可能是你的答案很模糊,你沒底。

不信,不信你就試試,現在隨便打開一篇文章,看完后問問自己是否能清晰的說出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什么,怎么講的,細節是什么?

能不能保證自己把細節全部把握于心?

如果不能,那么很正常,就這么短的時間,你都幾乎快忘光了,還談什么一個月后呢?

這就是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學過了必須復習,不管你以什么方式復習,抄寫也好,背誦也好,做題實踐也好,反正你得去做這件事,但是反觀現在很多人總是收藏了很多東西但是卻不永遠不會復習,其實這是很低效的學習。

2.朗讀之于英語就像水之于魚兒

這個技能不僅是幫助你學英語

而且你想英語也是一門語言啊,語言是用來干什么的?

交流啊,那么你學了幾十年英語,如果你發現你說不出一句標準的英語,那么你到底學的是什么呢?

當然如果你能寫能看懂也是不錯的,但那也要花時間抄寫背誦,那為什么不花花時間讀讀文章呢?

3.永遠別忘了復習,復習,復習,無論你以任何方式重復都行,但就是別忘了它。

很多時候,你記不住某個東西,都是因為你太怠慢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的復習這過程,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貪婪的學東西,卻往往忘了該把握住每天所學的東西,結果一邊在接一遍又在漏。相反,如果能夠利用復利法則,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那么不久后你就能看到不一樣的自己,一個發著光的自己。

4.魔鬼在細節中,成敗也在細節中

大事必作于細,當你發現做一件大事很難,很迷茫時,試試把這件事分解,從你能做到的小事開始,你會很踏實,也能很快進步。

就像閱讀我的英語學習經歷一樣,我把英語問題分成了三個部分,逐個擊破,最終取得成功。再比如說,聰明的人在了解完上面基本的學習心法后,再抓住其中故事中的小細節,自己試驗,執行,取得成果豈不是順理成當?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